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代表委員共話"十五"開局

  春風歲歲奏凱歌。近兩天來,出席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的代表、委員已陸續抵京。無論是來自白山黑水,還是南海之濱,無論是來自東南沿海地帶,還是西部大開發熱氣騰騰的一線,代表、委員們感慨不已,都表達出這樣一個共識:過去的一年,在世界經濟發展明顯放緩的大背景下,億萬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用高超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爲“十五”計劃的壯美樂章,奏出一曲激越完美的序曲。

  化解新危機,邁上新臺階:中國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力量

  2001年,新世紀的第一年。此前,世界各國無不對新世紀充滿憧憬,剛剛擺脫金融危機的亞洲各國也渴望能迎來一個“開門紅”。然而,美國、日本、歐盟三大經濟體增長減緩,最終導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如何化解世界經濟衰退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爲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上海一位代表說,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出口。上海去年出口前4個月還保持高速增長,5月份訂單開始急劇減少。出口增加的幅度突然從4月的20%跌至3%。沿海地區不少出口外向型企業度日如年,有的甚至倒閉破產。

  就在這困難的關頭,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增發1500億元國債、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放開轎車價格、取消電話初裝費等等,這些及時有效的決策,有效緩解了經濟增長的困難。我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繼續擔當發展“排頭兵”的角色,積累起更爲雄厚的經濟實力。上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51億元,增長10·2%。廣東的代表言語間透着自豪:廣東省去年經濟總量達到10556億元,成爲全國第一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省份。中部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優質農產品多了,農民的腰包鼓了。湖南省宜章縣笠頭村黨支部書記李常水代表說,他們村去年減少了密橘面積,增加了香柚、花卉的種植,發展稻田養魚,農民已經嚐到了結構調整的甜頭。西部地區熱氣騰騰,交通通信、生態環境、生活條件大爲改觀。陝西旅遊集團總經理張小可代表說,國債項目大大改善了陝西的交通條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比較便利地觀賞到秦嶺自然景觀、黃河溼地等。大量被埋沒的旅遊資源正在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成爲陝西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涓涓細流匯聚成洶涌澎湃的大海。經過各地積極的努力,我國國民經濟又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年終經濟大帳,讓世界矚目。去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7.3%,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世界排名躍居第六位。

  劉永好委員說,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去年,世界經濟困難之時,一些工商巨頭評價說,迅猛發展的中國和亞太市場是全球工商業重拾信心的重要來源。中國被看做國外投資者的“安全島”,外商投資出現了增長的高峯年。

  科學的決策,成功的實踐:中國創造出應對外來風險的獨特經驗

  行得遠慮,方顯從容。人道如此,國道亦然。

  去年,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宏觀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更爲重要的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到應對世界經濟衰退,幾度風雨,中國已經創造出應對外來風險的獨特經驗。

  回首過去,代表、委員們清楚地記得,200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出現重大轉機後,曾有不少人認爲,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淡出。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敏銳覺察到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繼續堅持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實踐證明,這一判斷是有預見性的。

  嶽書倉委員說,事實上,200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去年年初的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就已經對世界經濟減緩,對國內需求不足,有了充分的估計,並做出相應的安排。不僅如此,黨中央、國務院還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於政策進行積極穩妥的調整,保證經濟列車的平穩運行。正因爲是從最壞處打算,才使得我們的經濟發展有了一個好的結果。

  事實也如此。投資領域去年異常活躍。國債投資1500億元,有效帶動了地方和社會投資,拉動經濟增長2個百分點左右。跨國公司紛紛移師中國,每天有1億美元的外資流入量。房地產投資、更新改造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全線飆升。消費領域也是熱點頻現。手機、電腦“雙星閃耀”,汽車消費“登堂入室”,住房信貸明顯攀升。外貿出口雖然遇到困難,但也保持了7.5%的增長。財政收入增加2000多億元,外匯儲備突破2000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都有較爲明顯的增加。來自北京的尚秀雲代表感嘆說,擴大內需,國富民安,振奮人心。

  蘭州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國璋委員說,在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的考驗中,我國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創造出應對外來風險的獨特經驗。這是經濟發展之外的更大財富。他認爲,我國擴大內需具有三個明顯特點:一是一以貫之,堅定不移。二是增發國債和啓動社會投資結合、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結合、增加投資和擴大消費結合,形成了合力。三是不是簡單的量的擴張,而是質的提高,因而有着長遠的動力。如今,擴大內需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被國外經濟學家稱爲迄今爲止最爲成功的範例之一。

  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中國經濟要增長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新的一年,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代表委員們表達一個共同信念:中國經濟增長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代表委員們對於發展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一些代表提出,從目前情況看,外部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由美國經濟衰退牽動的世界經濟下滑對我國出口將產生持續的不利影響。加入世貿組織,也使國內產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另外,農民增收、國企改革、社會保障、增加就業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

  但是,我們也有着發展的有利條件。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大爲增強,長期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被打破。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市場,經濟發展迴旋餘地較大。居民儲蓄、外匯儲備、財政收入、糧食儲備等雄厚。我們積累了防禦風險的經驗。同時,我國作爲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具有科技後發優勢,具有支撐發展的內在動力。代表委員們認爲,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吳敬璉委員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意味着中國政府承諾按照自由貿易的國際通行規則處理經濟事務。這將極大地有利於改善市場經濟環境,推動中國的法治建設,增加透明度,減少行政干預,增加執法的公正性。中國擁有大量素質良好、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和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這些獨特的優勢使中國很有可能成爲世界的加工廠。這將使中國和外國投資者實現雙贏。

  連日來,在各個駐地,代表、委員們十分活躍,一項項議案、一件件提案,折射出的是責任感和自信心。宋世雄代表說,要想克服困難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不動搖。尚秀雲代表認爲,今後我們的各項工作一定要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尤其要關注弱勢羣體的生活保障問題。嶽書倉委員說,農民增加收入,事關大局,必須全力以赴。李銘陶代表的一句話道出了廣大代表和委員的心聲:去年是“十五”計劃第一年,好事多,喜事多。全國人民都爲“開門紅”高興。出席“兩會”的代表和委員要多想辦法、多謀良策。只要上下一條心,就能把經濟增長的好勢頭保持下去。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艱難中創造輝煌的“十五”開局令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船必將穿越驚濤駭浪,創造更大的奇蹟。

  

新華網  2002-03-03 13:57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