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治沙女傑:把首都、生態和治沙緊密聯繫

  走進陝西代表牛玉琴的房間,正見她趴在牀上對議案做最後的修改。“一到北京就聽說天氣不錯,今年還沒有浮塵天氣。我們種樹治沙,就爲聽這話。”被譽爲“民間治沙女傑”的牛玉琴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把首都、生態和她鍾愛的治沙事業聯繫在一起。

  以治沙成功而聞名全國的人大代表牛玉琴來京出席今年的“兩會”時,已不再是一位孤獨的治沙者,她有了一個新身份——陝西綠源治沙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她解釋道:“一個人單打獨鬥治沙十幾年,現在算是悟出些道道:治沙光憑美好的願望和賣苦力還不行,要有走市場化的路子。”去年下半年,牛玉琴成立了民間治沙公司,專門從事治沙及種養殖工作。爲了壯大公司力量,她舉債40多萬元在240畝荒沙地上建起水、電、路配套的移民村,吸引了南部山區沙區24戶貧團戶到此落戶,加入她的公司有償協助她治理荒沙。有了衆多幫手的牛玉琴,治沙事業開始興旺。經過多年投入的4萬畝綠洲,開始有了經濟回報。去年她在樹林中的地上種草,光憑草籽一項就收入1萬元。24戶搬到移民村的貧困戶也在當年成功脫貧,併成爲牛玉琴治沙公司的生力軍。

  “從小就吃盡了黃沙的苦頭,恨死了像雨一下從空中飄下的沙塵。所以1985年那時候,我就想拼命讓黃沙離村子遠一些。”世代居住在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全國治沙老勞模牛玉琴自1985年起,發動全家投入“前無古人”的治沙事業。長期艱苦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4萬畝過去寸草不生的沙荒地已變成年創經濟效益4萬元的樹林。不過,另一筆賬是,17年來她爲治沙前後投入資金100多萬元,至今仍承擔着各種債務20多萬元。因爲缺錢,她的事業曾經幾度近乎中斷。

  牛玉琴說。多年艱苦的治沙經歷和長期揹負的沉重債務使她意識到,治沙光考慮社會效益還不行,必須努力創造經濟效益,這樣治沙纔有後續資金,也能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這是她創辦公司的動機。

  她告訴記者,今天的治沙事業還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光憑經驗不行。她“成功”動員了陝西林業學校畢業的小兒子張立強回家,當上了治沙公司的“專職”技術員。同時,她還專門聘請了榆林市、靖邊縣的林業科技人員當她的“兼職顧問”。此外,爲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她還專門從美國引進了生命力更強的新品種——10畝紫花苜蓿草種、10畝沙麥草種。

  正說着話,大會醫護人員進來給牛玉琴打針。“膽囊炎,疼的很”,她說:“這病我得等到會後回靖邊治,一年只有一個春天,家裏還等我選樹苗呢。參加‘兩會’和種樹是我一年裏最重要的事,生態建設在會上一直是代表委員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我想在會上和大家交流交流。”

  與記者告別時,她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治沙的農民越多,北京的天就越亮,離沙塵暴就越遠,6年後的奧運會也就能真的成爲‘綠色奧運’……”

  

新華網  2002-03-03 17:30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