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中國總理和人大代表對迎接挑戰深懷信心

  在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緩慢的情況下,謀求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中國今天迎來了它一年一度的人代會。

  這雖是九屆全國人大的最後一次會議,卻因爲是中共“十六”大召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和中國“入世元年”的第一次人代會,而被普遍認爲是探視中國走向的窗口。

  前來採訪大會的中外記者達2500人,比參加“新世紀第一年”人代會的記者還多200人。有123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旁聽大會,其中92位是大使和代辦,創下了近年來的新紀錄。此間觀察家認爲,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最新走向的密切關注。

  日本《讀賣新聞》會前的報道說,因爲世界經濟發展減速已經對迄今爲止支撐中國經濟的出口產生了影響,出口增長速度放緩。由於出口不振導致工廠生產過剩,從而也使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強。“這次人代會要求政府拿出對策。”

  旁聽會議的羅馬尼亞大使約安·敦卡說:“我最關心你們關心的問題,以及大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蘇彥士則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人口表示關注。

  許多代表今天在步入人民大會堂時,被中外記者團團包圍。提問較多的問題包括“入世”帶來的影響、年度經濟目標能否達到、高層人事變動、貧富差距等。

  事實上,朱鎔基總理在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坦承了面臨的困難,包括競爭力不強的行業在“入世”後會受到較大沖擊,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市場經濟秩序有待繼續整頓,一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等。

  但是,面對嚴竣挑戰,總理和人民代表都表現出了很強的信心。朱鎔基在大會上用鏗鏘的語調說:“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積累了應對各種複雜局面的豐富經驗。”他的講話不斷贏得掌聲。

  雲南省省長徐榮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長期保持了社會穩定,這是應對“入世”挑戰和機遇的重要基礎。他提到去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7. 3%,在世界上是很高的,糧食、外匯儲備充足。連偏遠的雲南省的糧食生產也連續9年獲得豐收。

  女代表黃翠玉說:“從總理的講話中看出,中國在發展經濟中的迴旋餘地還是很大的,實現今年目標不成問題。”

  來自產糧大省黑龍江的趙學禮代表認爲,通過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搞產業化經營,中國的農產品是可以與進口產品一爭高下的,農民的收入也可以增加。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何靜芝說,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上看,如果處理得好,機遇還是很多的。“因爲中國有13億人的大市場,任何人都有機會。”

  來自江蘇的丁解民代表說:“歐美日經濟出現了困難,我們的工資還在增加,民衆是滿意的。我認爲總理提到的擴大內需方針是彌補出口不足的良策。”

  他說,“入世”將使中國成爲世界工廠,有助於解決就業和經濟發展問題。北京代表羅益鋒則說:“申奧成功爲北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香港招商局集團副總裁袁武也贊同國家經濟發展在當前形勢下主要靠擴大內需。他說,“入世”對香港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

  新疆代表阿布都熱合曼·艾力則表示新疆人民都希望經濟發展,而不希望看到國家和民族分裂。

  代表們普遍對預計於今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六大”寄予厚望,認爲它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並促進全黨和全國人民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爲中國的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來自湖北省的杜雲生代表說:“沿着已制定的基本路線走下去就不會有錯。”

  

新華網  2002-03-05 16:14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