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盼天藍地綠水清——代表、委員關注生態環境建設

  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特別關心北京和全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他們在發言中,總結了過去一年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併爲新的一年裏獲得更大的成就提出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盼祖國的天空更藍

  3日清晨,天津團朱坦代表一拉開窗簾就說:“北京的天空真是越來越透亮了!”他說,以前在北京很難見到藍天,近幾年北京市採取了許多切實措施治理大氣污染,調整能源結構以電代煤、加強綠化減少土地裸露面積、遏制揚塵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工業佈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發展軌道交通,也使一部分污染源得到控制。

  朱坦代表認爲,北京治理大氣污染的任務仍很艱鉅。最重要的是堅持走科技領先的路子,進一步找到揚塵污染的污染源,對症下藥,有的放矢。迎接“綠色奧運”,涉及到千家萬戶。“只要全社會都來關心首都的環境,北京的天空還會更藍!”

  全國政協一直關心着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過去一年中共開展這方面的大型工程調研7項,形成調研報告6份,舉辦了6場專題報告會。這些起點高、影響大、超常規的專題調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讓沙塵暴越來越少

  西北地區代表紛紛提出西部沙源地區要聯手治理沙塵源,爲創辦北京綠色奧運作貢獻。

  內蒙古團平子良代表說,內蒙古要築起綠色生態屏障,堅決治好風沙源,與西北地區一起,爲還北京藍天、綠水創造條件。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雷·額爾德尼代表談道,“兩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加快了生態建設步伐,投入30多億元,在大興安嶺林區和29個旗縣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在11個旗縣進行了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現已退耕100萬畝,荒山荒地造林種草600萬畝。特別是在31個旗縣啓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投入9億多元,已完成了1100萬畝的治理任務……”

  以治沙成功而聞名全國的陝西團牛玉琴代表說:“治沙光憑美好的願望和賣苦力還不行,要走市場化的路子。”去年下半年,牛玉琴成立了民間治沙公司。她舉債40多萬元在240畝荒沙地上建起水、電、路配套的移民村,吸引了南部山區沙區24戶貧困戶到此落戶,加入她的公司有償協助她治理荒沙。有了衆多幫手的牛玉琴,治沙事業開始興旺。經過多年投入的4萬畝綠洲,開始有了經濟回報。去年她在樹林中的地上種草,光憑草籽一項就收入1萬元。24戶搬到移民村的貧困戶也在當年成功脫貧,併成爲牛玉琴治沙公司的生力軍。

  加強立法治理大江大湖

  “國家應儘快研究制定《長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重慶團陳萬志代表談道:“現在長江流域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已達250多億噸,爲了保護三峽庫區的水環境,重慶市今年已經頒佈實施了《重慶市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但長江作爲跨省界的河流,單靠地方立法仍無法突破條塊的限制,必須依賴全流域統一立法。關鍵是要克服現在長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條塊分割,多頭治污的弊端,成立整個流域綜合管理機構並賦予相應的管理職權,突破上下游地域觀念和管理體制的限制。同時在立法中要明確政府責任,確定省、區、市界水環境量化考覈指標。”

  參加本次全國人大會議的江西代表團劉政民等40位代表提出了在鄱陽湖上建立大型控制工程的議案。

  他們認爲,鄱陽湖控制工程是繼三峽工程解決長江中下游河段防洪問題的又一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同時具有水資源開發利用、血吸蟲病防治、灌溉、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建設湖控工程基本上不用遷移人口,不淹農田,具有其它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並將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03-06 10:29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