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兩會內外看赤字:赤字突破3000億 財政風險有多大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今天所作的預算報告中說,2002年,我國中央財政總收入安排10646億元,總支出安排13744億元,收支相抵,赤字3098億元,比上年增加500億元。這個赤字規模創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如何看待赤字規模擴大?目前的赤字規模有多大的風險?記者採訪了部分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和會外的財政專家。

  “赤字規模尚在安全線內”

  “有點赤字不可怕,赤字不是洪水猛獸。”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楊崇春對記者說,“形象地說,赤字就是把未來的錢先拿來用,刺激經濟發展。世界上不舉債的國家不多,適當舉債可以辦大事。”

  在採訪中,大部分代表、委員和專家認爲,目前我國中央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在安全線以內,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離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尚有較大距離。總體上說,目前的赤字規模和債務規模,不會給財政帶來多大風險,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大局。

  據專家介紹,對財政赤字風險性的評價,國際上通常用兩個指標:一是赤字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3%爲警戒線;二是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60%爲警戒線。此外,還要看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項懷誠在預算報告中說,2001年,我國中央財政赤字、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分別爲2.7%、16.3%,都在安全線以內。

  “今年預算安排赤字規模爲3098億元,雖然比去年增長較多,但考慮到我國經濟仍然保持着持續快速增長的好勢頭,預計年底赤字率不會突破3%的安全線。”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廳長趙鈺說。

  趙鈺認爲,即便3%也是個經驗數字,可以借鑑參考,但不必當成“金科玉律”。許多發達國家歷史上都出現過高於3%的情況,但並沒有引發財政危機,保持了經濟的平穩增長。關鍵還是要看我國的現實經濟狀況與發展潛力。隨着經濟的增長,財政承受風險的能力也在增長,我們的決策應從宏觀大局出發。

  “繼續發行國債十分必要”

  近年,中央財政赤字增加較多,主要是發行國債、拉動經濟增長帶來的。1998年以來,爲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克服世界經濟增長減速的影響,我國連續四年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5100億元,造成了赤字的增加。

  “赤字和債務雖然增加了,但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也促進了財政收入的連年增加。事實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纔對記者說。

  王朝才認爲,當前,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必要的。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加入世貿組織後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都需要加大投入。目前我國政府債務規模尚處於正常區域內的偏低位置,而且銀行資金比較充裕,利率水平較低,繼續發行國債還有一定空間,也是可行的。

  趙鈺代表認爲,目前我國全社會的投資和消費尚未完全得到啓動。由於外需增長空間不大,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擴大內需。通過繼續適當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培植財源,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現在看來,積極的財政政策還不具備退出的條件,否則會給當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效應。”趙鈺說。

  “關鍵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當然,也不是說赤字越多越好,對赤字和債務規模擴大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也要給予高度關注。 王朝才說:“這就像我們居家過日子,欠債過多總不是好事。”

  事實上,有關方面對赤字和債務風險問題一直十分重視。項懷誠在預算報告中說,“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各項相關指標的變化,並採取了一些有利於防範財政風險的措施。”

  王朝才認爲,防範風險的關鍵在於“把錢用在刀刃上”,投到重要的和社會急需的項目建設上。在國債項目建設中,要切實加強工程質量監督,防止出現“豆腐渣工程”;要大力加強國債資金管理,珍惜人民的血汗錢,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只要這些錢用好了,我們就不怕風險。”

  王朝才說,“除了嚴把國債項目建設關外,其他一切政府支出都應勤儉節約,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當前特別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豪華奢侈之風。”

  “發展纔是硬道理。”楊崇春委員充滿信心地說,“赤字高一點不可怕,關鍵是要居安思危,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只要國民經濟能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新聞背景:什麼是赤字

  “赤字”是專指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新中國建立50多年來,有赤字的年份近30個。自1980年以來,除了1985年有25億元的賬面結餘外,其餘年份都有赤字。

  項懷誠今天在預算報告中說,2002年中央財政收入安排爲10646億元,中央財政總支出爲13744億元,兩者相抵,赤字爲3098億元。

  赤字部分的缺口,要靠發債來進行填補,即“用新債還舊債”。1994年以後,根據有關法律,財政正式不再向中央銀行進行透支和借款,全部財政赤字都通過向社會發行國債來解決。按照項懷誠所作預算報告,今年國債發行規模爲5929億元,用於歸還到期的國內外債務本金爲2581億元、彌補赤字3098億元和中央代地方政府發行250億元。

  此外,我國統借統還和統借自還的借款,在預算中採取同時列收列支的辦法。從形式上表現爲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但實質上這些借款直接用於建設項目。

  新聞背景:積極財政政策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在1998年審時度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過去四年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擔當了極爲重要的角色。

  據專家介紹,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調整收入分配,使財政政策在啓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在需求不振、經濟增長乏力階段,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需要中間傳導過程,時滯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

  1998年,爲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作出了增加投入、擴大內需的決策,積極財政政策正式登臺。其標誌性的一點就是,當年增髮長期建設國債1000億元。此後,連續4年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5100億元。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近幾年經濟增長促進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2001年,共安排國債項目8600項,國債資金的投入有效帶動其他配套資金的投入,使國債項目投資總規模達到近3萬億元。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使我國連續幾年保持了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

  ——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費增長。1999年以來,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建立了艱苦邊遠津貼制度。1999年至2001年,居民消費分別增長6.54%、9.1%和10.1%。

  ——保持了進出口穩定增長。1998年以來,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使出口貨物平均退稅率達到15%。同時,完善了加工貿易管理,擴大了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有效地刺激了對外出口。

  ——促進了經濟結構優化。一是通過稅收減免及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符合產業政策方向 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二是中央財政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2000年,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分別增長13.8%、14.4%,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5、6.1個百分點。

  ——建成和開工興建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過去4年中,共加固大江大湖堤防3萬多公里,長江沿岸移民建鎮200多萬人,新增公路通車裏程2.55萬公里,增加鐵路新線4000公里、複線1988公里;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已經開工;退耕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生態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新華網  2002-03-06 21:40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