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兩會人物:“不像農民”的漂亮女農民

  郝富霞的新生活是從1979年開始的。當時她剛剛結了婚,公公主持分了家。

  分家後郝富霞和丈夫得到的財產共計:高梁米16公斤,豆油一小瓶和小手絹包着的一把鹹鹽。從那時起,郝富霞就咬緊牙關,一定要換個活法。

  現在的郝富霞當然今非昔比。她是吉林省種糧女狀元、全國“三八”紅旗手。至今,41歲的郝富霞已連任了第八、第九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她的農場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人不可貌相,古人確實說得有理,至少是在郝富霞的身上有理。郝富霞吃過的苦想想都明白,可她的年輕漂亮,也是明擺着的。與她的職業——農民一詞放在一起,郝富霞更像是一個演員。

  說郝富霞不像農民已經不是一個人了。1986年元旦剛過,郝富霞第一次動了承包部隊土地的心,駐軍的團長也這麼說。當時團長在屋裏走來走去,就是下不了把土地包給郝富霞兩口子的決心。他對郝富霞說:“你們可是今年來的第16個承包戶了,前15戶都沒敢包,你們能行嗎?”

  郝富霞簽了210畝地的合同,回到家就哭了:要是這次再賠了,我還怎麼在這個村裏做人!

  前車之鑑是,她種過人蔘、貝母、黃芪、黑豆果都失敗了,還背了五六千元的債。況且別人耳聞她在合同上簽字,也放出話來:孫家媳婦的膽子可夠肥的。

  兩口子開始了艱苦的創業過程。把孩子放在小推車裏鋪上被子,推到地裏。媽媽在地裏忙,孩子在地邊玩,中午,晚上,幾粒鹽、幾粒海米泡水再泡飯。

  看着郝富霞細皮嫩肉的臉蛋,簡直想像不出這樣的苦是她這種美人兒受的:挑水抗旱,郝富霞一天挑過180多擔!路過的駐軍團長被這兩口子的吃苦耐勞感動了,叫上一個班戰士,來到郝富霞的地裏進行“軍愛民”勞動。

  年末一算帳,土地也不負有心人,畝產500多公斤,比原來整整翻了一番,扣除各種費用,淨剩一萬多元。郝富霞樂了,晚上躺在牀上對愛人說:“以前聽說外國人辦農場,一兩個人種好多地。現在咱不是也辦起來了?外國人能辦農場,咱也能辦!”

  郝富霞的承包區域擴大到800畝,加上平整荒地,她手下的土地到了1300多畝。郝富霞的榮譽是跟着她的土地一起擴大的。當時的地方人大來考察她的人大代表資格,也驚歎於她的美麗:“你不像農民啊!”陪同來的鄉鎮幹部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農民!”領導們還是不大信,於是來了一次暗訪,正碰上郝富霞穿着打場的衣服,灰頭土臉地在打場。

  漂亮的臉蛋不能長大米,這是一部電影中說的。可科學技術能長大米,郝富霞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爲她信服科學技術。從最開始揹着孩子去找農業技術人員,到種子消毒,測量管理、調配農藥……郝富霞的農場變成了一個不小的科學種田示範基地,一個頗有點名氣的良種繁育基地。在當地,她總是最先引進新品種,最先實行新技術,每年鄉里、市裏乃至省裏,都要在郝富霞的土地上召開現場會。可郝富霞到現在還在說,種地的知識太多了,學不完。

  郝富霞建了兩處磚廠,郝富霞有了一個配件商店,郝富霞的囤越來越大而糧食包裝越來越細巧,從100公斤一麻包的大米,到50公斤,到20公斤……郝富霞的土地上有了汽車和拖拉機的轟鳴,開挖的魚塘裏泛起了魚兒引出的漣漪,雞、鴨、鵝都是捎帶養的,手中年產50多萬公斤水稻的女農場主郝富霞,秋天就站在自己的地邊,喜看稻菽千重浪。

  郝富霞承包之初的理想是,蓋起3間瓦房,有個院子,裏面可以養只活物,手裏有個三五千元的現錢供使喚;現在的郝富霞說:“還要了解世界水稻的行情,因爲,加入WTO了嘛!”,她用WTO可能帶來的衝擊時時教育自已。

  雖然不用再像上中學那樣,用粉筆頭捏碎了塗白球鞋,郝富霞還是挺愛美的。穿得漂漂亮亮地外出開會,郝富霞往往這樣回答人們的感嘆:“新一代的農民,咱不能老那麼土氣吧?”

  

新華網  2002-03-07 22:57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