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天津 > 要聞 正文

科學消費打假維權 科研成果鑑定"躋身""3.15"

  
北方網北京專電:“科研成果鑑定也要打假!”,一語驚四座,“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民革中央常委、民進天津市委會副主任、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原副主任雷世均就科研打假問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目前我國科研成果鑑定、評獎機制很不健全,其中存在的腐敗現象觸目驚心,這種狀況出現在高校,制約了高校科研的健康發展和人才的正常培養。這種學術腐敗的表現多種多樣:材料“注水”。有些參加鑑定和評獎的成果本很平平,但經當事人一番“梳妝打扮”,也變得“光彩奪目”;自選評委。爲了保證鑑定結論符合主觀意願,目前大多數申請單位要求自定項目鑑定的評審專家名單,不少項目鑑定主管部門也認可這種作法,依此得出的鑑定結論難以公正;評審程序草率。某些操縱者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故意縮短評審時間,有的地方、部門竟然將尚處在科研工作萌芽階段的專利也作爲科研成果,並頒發成果證書,一味迎合申請者的胃口;徇私照顧。有的人因爲職稱評聘或其他方面的特殊需要,通過賄賂等手段打通評委“關節”,請求評委予以特殊照顧;虛假炒作。有的人爲了增大其“成果”的社會反響,在鑑定或評獎前後,或請名人作評,或請新聞媒體炒作,藉以提高身價等等。

  雷世均代表介紹說,“我曾參加過一次鑑定會,被評審的新產品在會上做實驗,做了一半就要收場。我剛一發表不同意見,馬上有人提醒我‘老雷,別這麼認真嘛’。”

  由一斑可見全豹。

  雷世均代表說,我國每年通過鑑定的新產品其實並不少,發表的各種學術論文也不少,但有資料表明,我國科技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不斷拉大的危險,一些缺乏創新性的所謂“新”產品、“新”技術,堂而皇之地通過了成果鑑定,拿到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證書。並且,這些科研成果鑑定已經明顯帶有功利色彩。一些科研人員評職稱要用,評獎要用,甚至在單位競聘上崗也要用。有一些鑑定說白了就爲了最後要“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那幾個字。 人情、面子、心照不宣,科研成果鑑定摻雜了這些因素在內,鑑定結果便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了。

  因此,我國的科技發展一定要在政策導向上鼓勵創新,改革現行鑑定、評獎機制,切不可追求華而不實的數字,嚴格實行雙盲評審制,完善評委遴選、審覈制度,建立申報材料鑑別制,實行鑑定、評獎中介機構負責制,在各種評新的規則裏要增加“打假”條文,才能真正把科研成果鑑定會中的“水分”“擠”出來。(記者/劉雁軍)

  

北方網  2002-03-08 01:19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