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明天的生活誰保障?百件提案點擊社會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鞍鋼鍊鐵廠三高爐黨支部書記張前江十分關注在遼寧開展的社會保障試點工作,因爲這事和他身邊的親人關係太大了。和記者聊起社保,張前江喜憂參半。

  

喜的是,社會保障的實施讓張前江妻子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實惠和保障。張的妻子在橡膠廠工作,長年發不出工資,處於放假狀態。社會保障試點開展以來,廠里加上個人交了5年4000元保障金,辦理了退休手續。現在她每個月可以拿到488元錢。

  “用我老婆的話說,上了20年班,放了10年假。現在退休了,反而每個月能領到工資了。而且這錢領起來,一點不打折扣。”

  同樣參加社保,張前江二哥的境遇卻讓人高興不起來。前不久,張前江在建工局工作的二哥辦了“工齡買斷”。二哥有20年工齡,單位返還了1.1萬多元。而現年50歲的二哥還有10年才退休。爲保障他退休後的生活,這10年間,他每年需要交1100元的社會養老保險金。這樣,買斷工齡的錢基本僅夠交社會養老保險金的錢。

  “我二哥挺苦悶的,這等於說,50歲到60歲這10年間,他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了。爲了養家餬口,只能隨便做些小買賣,什麼賺錢幹什麼了。”

  張前江憂慮地說,目前不僅在遼寧,在東北三省像我二哥這樣“買斷工齡”的人不在少數。企業不再管他們了,他們被推向社會,而且不能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錢花完了怎麼辦?關鍵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養老保障金的作用,把拿來的錢花掉,退休後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了。

  “我看,‘工齡買斷’這個做法不可取。但是目前無論是國家還是遼寧省,都沒有關於這方面的規範性或指導性意見。我認爲,買斷工齡的錢不應該直接交到個人手裏,應建立一個能納入養老保險體系的統一機構。更重要的是,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各地區提供綜合配套、合理有序的就業途徑。”

  “社會保障對低收入居民是個大好事,但好事要羣策羣力辦好。”張前江言辭懇切地說。

  聞世震的“重中之重”

  本報記者崔麗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作爲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省的遼寧,全國矚目。如何做好試點工作,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心中的重中之重。

  聞世震書記向記者介紹,遼寧城鎮人口多,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多,離退休職工多,近些年下崗職工多,社會保障對象總量大,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重、難度大、涉及面廣。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可以說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介紹,目前遼寧省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已基本確立。到去年底,全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人員達51.5萬人,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業爲解除勞動關係的職工人均補償7661元。全省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到106萬人,占城市總人口的5.6%。全省參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的人數達350萬人。

  聞世震說,在初步建立城鎮社會保障管理服務體系、千方百計籌集社保資金的基礎上,遼寧在拓寬就業渠道上下了大力氣:組織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向一產和三產轉移、向社區和家政服務領域轉移、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向省外境外轉移。去年實現就業人數82.8萬人次,創近10年來最高水平。

  “當然,目前的保障體系試點還存在很多問題,如社會保障資金不足、保障水平低、覆蓋面還不夠、部分羣衆思想觀念落後於改革進程等。”談到下一步的社會保障工作,聞世震稱,今年要加快推進試點工作進程,力爭初步建立起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

  百件提案點擊社會保障

  本報記者劉暢陳娉舒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截至3月7日,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共收到提案2025個。據統計,涉及社會保障內容的提案達到100多個。

  全國政協提案辦金丹軍處長表示,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委員們越來越重視社會保障工作。

  被媒體稱爲“提案大王”的卜仲寬委員,今年向大會提交提案39件,其中6件是關於社會保障的。他說:“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步較晚,隨着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社會保障情況也逐步好轉,但是眼下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爲此,卜仲寬委員花了4個月時間進行調研。在今年“兩會”上,先後提出“擴大社保覆蓋面”、“適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補充社保資金,發放‘社保彩票’”等提案。

  李維屏委員指出,當前社保體系存在許多問題。由於受計劃經濟影響,原有的社會保險管理和服務基本由企事業承擔。保障對象沒有覆蓋全社會。城市多,農村少,機關幹部多、企業職工少,國企職工多,非國企職工少;管理服務沒有社會化,不少部門沒有參與到社會保障中來。保障體系的法制化建設滯後,1979年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幾百部法律,沒有一部屬於調整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法律。社會保障改革多以部門行政規定出臺,目標和模式不明確。

  爲此,李維屏委員建議,由於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附於企業,困難企業自籌資金部分難以落實,還有一些企業關門停產,下崗職工實際上流散到社會,所以,政府應該成立社保基金管理公司,將各部門、各單位分散管理轉化爲統一的社會化管理,將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障(養老、醫療)事務性工作轉化爲社會化服務。

  另外,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應當不分崗位、不論城鄉、不計老幼,逐步將全體公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要改變目前社會保障事務由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單一管理的狀況,制定相應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金融機構從事社會保障事業,政府有關部門應在規範化管理、服務上下功夫。國家立法機關儘快制定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將社會保障體系納入法制軌道,並依法統一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爲。

  李維屏說,社會保障體系不是國企改革、財稅改革、工資人事改革的配套保障措施,而是一個獨立運行的體系,是一個需要其他改革與之配套的系統工程,應根據國情確定自己的目標、模式,不斷豐富和完善。

  李念政委員說,20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保障體系,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有效實現了百萬職工從“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李念政認爲,城鄉一體、資金多元、保障規範、管理社會化的保障體系,對於保護弱勢羣體、增進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起到了有益作用。但是,不少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往往遊離於社會保障的大門之外。有統計表明,上海近18萬戶私營企業中,參加社保的僅1.35萬戶,佔不到10%,參保人數佔私企僱員的不到5%。

  李念政委員說,有關法律、政策宣傳不夠,有些在私企就業人員反映,他們對政策不瞭解,向經營者諮詢時“臉難看”、“話難聽”。而工商、稅務、勞動等相應部門資源不關聯,無法信息共享,使得私企瞞報有機可乘。而有關社保法規對企業沒有相當約束力,私營業主能規避儘量規避。由於還沒有一部完整的社會保障法來規範、協調、維繫社會各階層、各組織和個人的社會保障意識、法律意識和執法行爲,隨着市場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新問題,不能予以有效解決。

  爲此,李念政委員提出,加大社會保障體系的宣傳力度,加大對社保現狀的調研力度,摸清全國參保企業情況,對不參保的原因予以重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建立合理的費用分攤機制,適當調整不同企業社保費繳納比例。建立各地工商、稅務、勞動部門的溝通機制,企業、員工等基礎資源共享。同時,加強社保基金結算管理中心的規範性和透明度,提升服務觀念和業務素質,並充分利用計算機運行速度快、信息量大、數據共享、傳遞快捷等特點,及時反映參保情況。

  曾重郎委員的提案說,我國是人口大國,社會保障自然是低水平的。但是,隨着生產發展,在職職工工資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也應“水漲船高”。這些因素,在逐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時應該考慮。

  他表示:“社會保障很複雜,又必須做好,我爲社會保障加油,也呼籲全社會支持這項工作。”

中國青年報  2002-03-08 07:11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