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時事圈點 正文

海外輿論抱着"走近中國"的客觀態度觀察"兩會"

  “老式茶壺變成了方便茶葉袋,舊式中山裝變成了西服與領帶,總理的工作報告被同步傳輸到互聯網上,中國最高立法機構的代表們正在爲這個國家如何融入世界而運籌帷幄......”美聯社記者泰德·安東尼這樣描述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共有500餘名境外記者報名參加今年中國的“兩會”報道。雖然有些人偶爾還是禁不住要拿上個世紀的中國作爲參照系,渲染中國的落後,或者從人權和制度的差異中尋找報道的切入點,但觀察家認爲,大多數報道表現出了比較客觀的態度。朱鎔基總理在90分鐘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大量篇幅闡述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以及今年的工作重點,這得到了海外媒體的認同。美國《紐約時報》6日刊登了記者埃裏克·埃克霍爾姆從北京發回的報道。這位記者觀察到,“中國領導層所關心的問題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及與市場開放有關的痛苦轉變。”

  《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總理的報告爲“正視中國經濟本質問題的報告”,因爲它不僅提出了維持經濟增長必須拉動內需的觀點,而且推出了“致力於弱者的對策,比如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充實失業保險制度”。共同社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旨在使加入世貿組織對國內經濟的衝擊限制在最小範圍內,中國的領導集體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視解決貪污腐敗和扶助貧困人口的問題。”

  儘管中國政府宣佈將繼續擴大國防開支,海外媒體並沒有像以往慣常的那樣大肆談論“中國威脅論”。路透社4日的報道說,增加軍費是中國加強軍隊建設長期計劃的一部分,不是對外界環境的直接反應。

  海外媒體還注意到了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和人權改善的情況。美國《新聞週刊》說,“中國政府不斷增開渠道瞭解民意,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援助組織在大城市已相當活躍。”美聯社報道說,“中國政府計劃今年投資7億美元提高煤炭行業的生產力,改善煤炭開採的質量,保護煤礦工人的生命安全。”新華社與中國電信合作開通“兩會”短信息一事引起了路透社的注意。這家著名的西方通訊社報道說,這表明中國正在試驗一種新的讓人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方法。法新社的一篇報道稱中國人大已經“獲得了影響力”。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認爲,西方與中國的關係,正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妖魔化”中國進入到21世紀的“解妖魔化”時代。這表現在西方領導人以及媒體紛紛希望通過對話與中國建立一種諒解和信任的關係。

  他認爲,在21世紀到來之際,隨着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良好表現,隨着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進一步提高,西方認識到加深對中國的瞭解纔是最重要的,否則,將有損西方的利益。

  分析家指出,近年來,國際形勢變化起伏,無論是面對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9·11恐怖主義事件,中國領導人審時度勢,沉着應對,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和胸襟。在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的情況下,中國依靠拉動內需保持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引起了普遍關注。擁有13億人口巨大市場的中國正努力參與全球經濟競爭。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是世界對中國多年來經濟建設的認可,更顯示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這一切都在悄悄地改變着海外媒體的視角。

  對於這種變化,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9日的一篇文章分析得比較中肯:“中國威脅論”雖然曾被媒體炒作,但面對中國政府理性的外交路線,這一論調再難服人心,已開始喪失動員力;中國經濟近年持續增長,在危機四伏的世界經濟中算是個“優等生”。

  抱着“走近中國”的客觀態度觀察“兩會”,成爲了海外新聞從業者和其他人士的普遍選擇。旁聽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人數創下了近年的紀錄。共有123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旁聽大會,其中92位是大使和代辦。一位多年報道人代會的資深記者說:“我這些年來還沒有看到過這麼多的外國官員來旁聽大會。”

  “兩會”,是中國民主政治的一扇窗口。通過這扇窗口,越來越多的海外媒體看到了一個不同以往的中國,一個更加開放、成熟、進步的中國。

  

新華網  2002-03-13 07:15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