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施大畏:要有更多作品反映發展中的中國

  “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有更多反映時代、弘揚英雄主義的藝術作品。畫筆爲什麼不能對準盧浦大橋、磁浮列車這樣的偉大工程,畫家們爲什麼不能關注一下民工們的追求和困惑?”施大畏一見面,就對記者提出了這些他早已關注的問題。

  現任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的施大畏是中國知名國畫家。這位剛剛當選的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說起他所關注的中國畫創作來,有些動情:“國畫的天地裏不應該只有梅蘭竹菊、俊男倩女,如果畫家的筆不能真實地記錄改革開放的歷程,對於後人來說將是一種失誤,甚至是失職。”

  施大畏最近很忙,既要準備進京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還要繼續自己的藝術創作。畫院頂樓他的畫室兼辦公室裏,畫筆顏料和畫稿散放在各個角落,空牆上一幅以陝北農民爲主題的作品還未完工。   

  “現在的文化人已經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市場,而忽視了提升文化的精神內涵。如果當今產生不出《清明上河圖》那樣的傳世佳作,幾百年後還會有人記得我們這些人的名字嗎?”   

  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馬上就要召開,施大畏已經撰寫了一份提案,呼籲在專業畫院中引進簽約制。他認爲,借鑑這種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對運動員的管理方式,可以鼓勵專業畫家畫出更多的傳世精品。   

  “我們這樣的專業文化機構,應該承擔起引導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任務。”作爲畫院的行政領導,施大畏一直在思考並希望通過建立一種機制,鼓勵更多的畫家將筆鋒對準發展中的中國。爲此,他把2003年確定爲上海中國畫院的“創作年”,並嘗試在畫院中推行“課題制制度”。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文化逐步走向了產業化,中國許多地方劇種都已走向了世界,可國畫這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種卻在萎縮,”施大畏說,歷史悠久而輝煌的中國畫曾讓人無比驕傲,但今天的中國卻出不了一個爲世界所認可的現代畫家,這不能不說是國畫的悲哀。

  這位建築工人出身並自稱“油漆匠”的知名畫家說,在這個空間裏,自己用一半的時間致力於藝術創作,而用另一半的時間思考畫院、專業畫家和國畫的未來。

  他說自己喜歡“做夢”,希望能有那麼一天,一批當代畫家的精品力作能成爲時代發展和歷史進步的見證,能成爲21世紀的《清明上河圖》;更希望有那麼一天,國畫這種中國本土文化,能在他們這一代畫家手中發揚光大,成爲世界共同的文化。

來源: 新華網  2003-02-28 17:00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