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行業暴利”何時休——政協委員點評“暴利行業”

  由於壟斷和市場秩序混亂造成的行業暴利問題,成爲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的熱門話題,政協委員們在小組討論中對醫藥、電信、留學中介、房地產、民航等行業的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

  醫藥行業:平價藥房能否生存

  羅紅黴素出廠價爲6元,市場上驟升爲26元;心臟支架在香港僅爲300美元,內地醫院裏卻升了10倍多,達三四萬元。

  任玉嶺委員(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我國的醫藥企業,仍然屬於暴利行業。目前全國有藥廠8000多家,醫藥批發商店12000多家,醫藥零售店不計其數。說穿了都是高額利潤的驅使纔出現這種“火”的局面。

  最近在南昌、福州、成都、重慶分別出現平價藥房,在保證15%利潤後,藥品價格降低45%,羣衆喊出“平價藥房萬歲”的口號。但平價藥房未得到行業認可,一些醫藥批發公司羣起攻之,甚至用切斷貨源來阻止其開業和存在。面對平價藥房的艱難處境,行業主管部門實在不應無動於衷。

  既然醫藥批發單位和藥店的註冊都由醫藥監管部門審批,有關部門只要踐行“三個代表”,恪守愛民之心,藥價大幅度下降完全可能。

  電信行業,單向收費仍是夢

  中國電信行業與世界電信業差距仍然不小。去年有的運營商爲爭奪業務動起剪刀、砍刀破壞通信電纜,人爲堵塞網間通道,使正常通信無法保證,原因只有一個,壟斷企業不肯爲新興企業提供通路。

  方廷鈺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外語部原主任、教授):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單向收費問題。羣衆一直抱怨,別人打錯電話用戶也要付錢,實在冤枉。據說爲保持股價,有關部門還是硬扛着“雙向收費”。

  電信部門想賺錢也不要光靠高資費和雙向收費,應當想法找新的增長點。電信要改革,一定要加強監管。美國監管人員有幾千人,中國電信市場監管人員只有幾百人,要監管這麼大的市場,顯然力不從心。

  留學中介,盲目跟風惡果多

  留學中介公司收發幾份電子郵件和傳真,寄幾次材料,就能謀取上萬元利潤。今年“3·15”行動將延伸爲“跨國打假”。打擊內容之一就是留學中介領域。爲了牟取暴利,國外有些“五金商店”都打起了中介機構招牌。

  許敖敖委員(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學金陵學院院長):留學中介成爲暴利行業,主要原因還是“留學熱”溫度不減。“大一”的學生就着手準備考託福,最基礎的學科都不要了。這股風已經刮到中小學,目的國擴大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甚至馬耳他。其實,這些國家的基礎教育並不如國內。

  盲目的留學熱,不僅滋生出國留學中介暴利,也造成一些盲目出國者不學無術而考試做弊,完不成學業,損害中國學生的聲譽。

  房地產業,天價進誰的腰包

  據說房地產業造就的百萬富翁比任何行業都多,在社會評選的“暴利行業”中,房地產業總是一舉奪魁。

  王超斌委員(河南臺興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我是房地產公司董事長,討論房地產業暴利,有一定發言權。對於房地產泡沫,很多人認爲目前同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大不相同,當年房地產熱資金來自商業銀行,而目前大多是開發商自己或職工集體籌資。

  這很能蒙人。其實,很多情況下只是開發商把項目賣給自己。一個慣用手法是開發商組織一批職工或一批“購房者”,讓他們去銀行按揭,以20%預付名義給開發商。開發商再據此到銀行貸款。既然有購房者,銀行貸款就出去了。很快購房者就“蒸發”了,最後開發商把樓盤抵給銀行完事。

  哪裏有什麼樓盤啊,有時只是一兩棟爛尾樓!這手法不是“統一格式”,卻是房地產牟利手段的生動說明。

  民航業,暴利微利集一體

  同是往返於中美之間,美國航空公司機票比國內航空公司便宜20%。中東一有風吹草動,油價上漲,外航自我消化,國內票價後腳跟前腳地漲。

  陳峯委員(海南航空集團董事長):由於歷史原因,經過準軍事化管理、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目前中國民航正處於壟斷性經營向市場化運營的改革過渡期。

  民航業屬於資金和技術密集的高投入產業,利潤空間狹小。由於壟斷性經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中國民航揹負沉重的歷史包袱。

  體制落後,經營粗放,資本結構單一,機構臃腫,人員冗餘,導致企業的機構運營、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服務培訓等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在國家的統一管制下,機場維護、飛機維修、安全管制、航油採購等運營成本也偏高,航空公司的負擔極爲沉重。

  事實上,從1998年以來民航出現了全行業虧損。隨後幾年中,中國民航就在盈虧線兩側徘徊,直到去年,民航全行業才扭虧爲盈。民航業的出路、活路只有變革,而中國民航在變革中不是沒有管理成本、運營成本和改革成本的。

  新華社記者評點:這些年暴利行業的花名冊單簿多了。但是暴利行業還不止上面那些。有的暴利源於壟斷,而且看似自然壟斷,實則行政壟斷。而所謂行政壟斷,與市場秩序混亂和腐敗現象不無聯繫。黨的十六大提出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這雖非一蹴而就之事,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來源: 新華網  2003-03-05 08:32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