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讓民族文化與世界對話——《化蝶》引出的話題

  當雜技美到了讓你忽略它的肢體技巧,只是靜靜感受它帶來的張力和心靈震撼,雜技似乎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僅着眼於視覺衝擊的“技”,而是融合了中國文化氣魄和西方美學理念的高雅藝術了。——由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吳正丹和魏葆華表演的《化蝶》,就是在如泣如訴的“梁祝”旋律中,展開了這樣一幅如詩如歌如流水的畫面。在200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優秀節目的評選中,它被授予特別獎。

  談起節目的創作、表演體會,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吳正丹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從舞臺走進人民大會堂,一身戎裝掩不住她蝴蝶般的靈秀。“中國首先是一個文化大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雜技作爲一門傳統的藝術形式,要繼承的不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

  誕生於40多年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創造了那個喧囂年代的奇蹟,成爲跨越時代和國界的音樂語言;今天的雜技《化蝶》,一舉摘取了世界雜技比賽最高獎“金小丑”獎。它們受到大衆歡迎的根本原因,都在於其中的民族文化內涵。“在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的今天,民族文化仍然大有可爲。”

  “但民族文化不是靜止不變的,需要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加入創新意識,加入現代化和國際化元素,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政協委員、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團長寧根福說,《化蝶》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把中國傳統的技巧融入西方文藝視爲經典的芭蕾,以古老的愛情故事借用現代的燈光、服裝、音樂和編排,在創新中找到了藝術品種的最佳結合點。寧根福的計劃是,明年內排練出雜技版的《天鵝湖》全劇。“這樣的節目,中國觀衆喜歡,國際同樣認可。”

  “民族樂器的交響化,中國氣質的國際化。”政協委員、著名歌唱家李雙江這樣描述馬年春節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民族音樂晚會。用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詮釋中國傳統音樂,用民樂的表現手段演奏西方音樂,中國軍旅藝術家帶去的這場晚會取得了巨大成功。

  “歐式大餐和傳統中餐口味不同,但‘色、香、味’的標準是一樣的。”李雙江說,我們既要勇敢地展示民族音樂的精華,也要冷靜借鑑西方藝術中科學的部分。

  ——如同海納百川,民族文化正在繼承和創新中走向世界。

來源: 新華網  2003-03-05 08:32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