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別讓中藥改了“洋”姓

  在國際中藥市場上,日本、韓國產品佔據了90%的份額,而他們使用的原料主要來自中國;在國內中藥市場上,“洋中藥”的進口已經超過6億美元,與我國中藥製劑年出口剛剛跨過1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面對我國中藥產業在兩個市場上遇到的夾擊,來自藥界的江西代表陳年代發出呼籲:千萬別讓中藥市場改了“洋”姓!

  中藥產業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爲數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工業。然而目前我國中藥出口貿易額僅佔國際天然藥貿易總額的3%到5%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中藥材原料的出口。

  “但我們切不可因此就妄自菲薄。”作爲國內第四大中藥企業、江西匯仁集團董事長陳年代代表說,日本、韓國的中藥生產目前主要還是用幾千年前東漢名醫張仲景的藥方,而近些年國內中藥企業在中藥配方、中藥材的開發利用上不斷創新。我國12萬多種中藥資源、35大類5000多種中成藥中,很多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應該有自己的創新優勢。

  電影《刮痧》表現了中西方對待傳統中藥的觀念差異。陳年代認爲,要解決中藥不爲國際承認的問題,迫切需要加快中藥產業的標準化進程,設立中藥生產標準,建立全程質量控制體系,探索出一套適合中藥生產特點、能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生產工藝。陳年代建議,要從源頭的中藥材種植,到中間環節的飲片生產,再到最後製成中成藥,實施三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中藥材種植要從傳統的按農業辦法種植向現代化中藥材基地管理轉變,後續生產則要按現代醫藥工業的優質化生產標準來規範組織,而目前國內中藥企業採用全流程自動控制生產工藝的不足5%。

  不久前,陳年代去日本參觀了一家非處方藥中藥生產企業。他發現這家企業和自己的企業在研發技術、工藝設備方面並無多大的差距,兩家企業的年銷售收入也相當,但日本這家企業卻佔據了相當的國際市場。陳年代分析說,我們的差距就在國際化經營上人才匱乏,這是中藥走向世界面臨的一個最大障礙。國內中藥企業有一批能讓企業研發技術達到國際化的人才,但稀缺的是能讓產品佔領國際市場的高級營銷人才。

來源: 新華網  2003-03-07 09:22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