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時事圈點 正文

政府機構改革換湯也換藥 各部委職能轉變耐人尋味

  備受關注的中國政府機構改革方案6日終於浮出水面。雖然國務院組成部委只減少了1個,似乎給人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但調整後各部委職能的轉變卻頗耐人尋味。應該說,這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日趨完善和加入世貿組織後政府因應國際通行遊戲規則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內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名爲“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剔除的不僅僅是中國計劃經濟殘留在政府部門身上的最後一點痕跡,更爲重要的是,它表明這個東方大國走上了一條不可逆轉的市場經濟之路。發展依然是硬道理,但“計劃”讓位於“改革”,將把中國人頭腦裏所剩不多的對計劃經濟的留戀從視覺和聽覺中消除,使人們義無返顧地繼續改革開放的進程。   

  如何搞活對保持中國社會主義性質至關重要的國有經濟並使其發揮主體作用,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當務之急。在這種形勢下誕生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被寄予厚望。中國現有將近11萬億元的國有資產,但由於長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積累下來的種種問題使衆多國有企業低效運作乃至虧損,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國有資產正象冰棍一樣慢慢化去”。在這種關鍵時期,代表國家管理鉅額“家當”的國資委“如何使軟化的冰棍硬起來”,人們拭目以待。   

  這次機構改革,最能體現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因應世貿組織規則的當屬成立商務部了。當外資企業在中國享受國民待遇,內貿外貿已無多少壁壘時,組建與世界發達國家建制相當的商務部應在情理之中。被撤併的外經貿部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立下功勞,其歷史使命業已完成,關門也是很自然的。   

  對中國經濟走向舉足輕重的金融業應是這次機構改革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國家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旨在分離貨幣政策決策與金融監管職能,充分說明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已經到了需要解決深層次問題的時候了。信息不透明、資產質量差、運營成本高、運行機制不合理等多年存在的問題,將在“銀監會”的監管下被逐一觸及,中國人民銀行也會因此得以專注於宏觀金融政策。

  越來越具有民本思想的中國政府,此次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爲“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其中的“人口”二字凸顯了以人爲本的理念。中國執行了近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徹底改變了國人的生育觀和人口觀。溫飽之後奔小康,提高國民素質將是中華民族能否在21世紀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此間觀察家認爲,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生產力迅猛發展,但生產關係的變革卻相對滯後,已經開始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此次對重量級宏觀部門的整合,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深層次矛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機構改革除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的職能,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外,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也是重要考慮。有專家稱,這次對政府機構權力的重新劃分,使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其實質應是從無限權力到有限權力的轉變,而這正是民主政治的關鍵。   

  這次機構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五次,相信不會是最後一次。深圳等五個城市已經開始圍繞政府“決策、執行、監督”職能分離進行試點,此舉被廣泛認爲是爲中國今後進一步改革政府機構埋下了伏筆。

來源: 新華網  2003-03-07 17:15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