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時事圈點 正文

讓"市場之匙"開啓財富閘門 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3月10日電--就像沒有人否認計劃曾有的作用一樣,也沒有人會否認計劃曾經帶給中國的羈絆。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得通過。“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式更名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計劃”的淡出,表明中國建造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廈的決心。中國的發展正在掀開嶄新的一頁,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將更加充分地涌流。

  “計劃”從淡化到淡出,中國在世界平臺上建造更富活力的市場經濟體系

  從國家計劃委員會,到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再到今天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個名稱的變化史,勾勒的是中國經濟體制的變革史。

  追憶過往的歲月,人們感慨萬千。50多年,國家計委的職能變更不斷,關注的焦點始終圍繞着“計劃”二字。在中國,計劃最早是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聯繫的,深深地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儘管不少人意識到體制的弊端,但是不敢越雷池半步。

  “‘計劃’的突破,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始的。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後,計劃的範圍在大幅度縮小。”河南省計委主任張大衛代表說,“我最突出的感受是:計劃的本子越來越薄了,調研的材料越寫越厚了;指令性計劃越來越少了,市場調節越來越多了;審批的權力越來越小了,調控的責任越來越大了。”

  “實際上,計劃本身的含義也在發生變化。”北京大學教授董輔礽說,“過去的計劃是指令性的,後來演變爲指導性、預測性。今天的計劃對於企業和地方來講,只是一種參考、指導,沒有硬性的約束。”

  張大衛代表說,“與1998年的更名不同,這次變革:一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前提下,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進行的;二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件下,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的構架,設立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宏觀調控體系而展開的。從體制外向體制內,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從國內化向國際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向更高階段邁進。

  一些代表提出,計劃逐步淡出,將使整個國民經濟更加富有活力,但並非“計劃”兩個字取消,就可以萬事大吉。天津市計委主任李亞力代表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還要簡政放權,其他部門也要減少審批。比如國家計委下放投資審批權,如果配套的部門不放權,等於一紙空文。計劃經濟的思想並不會隨着“計劃”的淡出自動消失,還有一個艱難的轉變過程。

  “調控”從建立到加強,中國經濟更加追求健康有序的增長

  “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曾經是中國經濟的頑症。在“計劃”淡出的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宏觀調控職能正在進一步集中和加強,中國經濟更加追求健康有序的增長。

  過去,基建項目和技改項目分在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兩個部門審批,這種情況在國外是沒有的。黑龍江省計委主任唐修亭代表說,新建的算基建,老企業改造算技改。有的地方報項目,基建走不通,就走技改;技改走不通,就走基建。去國家計委報不批,就去國家經貿委報。重複建設“按下葫蘆起來瓢”,很大程度上與職能分割不清有關。

  唐修亭代表說,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有地方想建一個“小造紙”廠,國家計委規定不能上,他就跑到國家經貿委報“技術改造項目”,目的是提高產品檔次,可能就批了。其實他回去就是擴大規模。兩家政策不一樣,重複建設很難控制。

  河北省計委主任沈小平代表說,還有行業規劃,國家經貿委搞、國家計委也在搞,各出各的方案,相互還有不一致的地方。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兩家都出。本來就是一個部門的事,非要兩個部門做。這對於宏觀調控、提高效率極爲不利,自然會發生扯皮推諉現象,造成局部的失調。改革以後,技改和基建項目的審批權合併了。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也統一起來了。過去剪不斷、理還亂,撕扯不清的事情現在清楚了。這對於加強管理,統籌考慮總量平衡,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肯定大有好處。

  改革從“獨立”到“合併”,中國的改革更加註重發展的實際

  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個動力不能少。改革推進到今天,留下的難度更大,相互牽扯,需要綜合協調,才能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發展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

  董輔礽說,過去,改革的任務比較繁重,需要有一個專門部門來規劃改革,制定方案。現在,改革大部分已經鋪下去,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不是說改革的任務不重了,相反難度更大,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更多地重視和發展的協調,需要更多地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否則,改革不但不會成爲發展的動力,還會成爲穩定的隱患。

  他舉例說,國有企業改革,減員增效,必須考慮減下來的人怎麼辦,這就涉及到發展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改革可能影響發展,改革本身也無法繼續推進。“我們曾經有過教訓。”董輔礽說,如果在商品供應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全面放開價格,價格必然暴漲,影響社會穩定。1988年價格闖關選擇的時機不對,結果造成價格飛漲,價格改革也停了下來。國務院體改辦的職能併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利於解決改革和發展的協調問題。

  一些代表提出,現在最迫切的是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市場規範改革,還有農村改革。每一項改革都不是一個部門所能完成的。國有企業改革,涉及到職工怎麼辦,由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債務怎麼辦,這又和銀行有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改革的職能,可以有一個通盤考慮,協調推進。

  李亞力代表說,調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有一條永遠不變,那就是有利於發展。既要加快改革,又要掌握好時機,符合實際。改革爲發展提供“高能量的燃料”,發展爲進一步改革創造良好環境,在良性互動中,中國經濟社會才能快速平穩地前行。

來源: 新華網  2003-03-10 19:47 編輯: 鄭文浩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