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政協委員倡導全民閱讀 將讀書變成一種生活需要

  讓讀書成爲生活的一部分

  十屆政協新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這次帶來了13個提案。其中《建議設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建議將9月25日這天定名爲“全國閱讀節”。該提案一出,作家王安憶、趙麗宏、張抗抗委員,及海南大學的史貽雲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的劉新成委員等立即聯名附議。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朱永新委員說,之所以選擇9月25日,是因爲“這天是魯迅先生的生日”。同時,大、中、小學剛好在9月1日秋季開學,9月25日學生已全部到校。對於農民來說,9月是收穫的季節。“閱讀圖書,擁有精神收穫,正是‘閱讀節’的主旨”。

  記者翻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我國許多城市都成功地舉辦過閱讀節。去年11月,團中央舉辦了“青年讀書節”。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舉辦過“讀書節”。此外,遼寧、山東、雲南、重慶、深圳、蘇州、珠海、寧波等地均曾以各種讀書節形式推動讀書運動。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以色列等,也都設立了全國性讀書節。

  這個想法在朱委員心中醞釀很久了。早在蘇州大學當教務長期間,他就在校園內進行過一項調查。他發現,竟有80%的大學生未完整閱讀過中國四大名著!這一結果讓朱永新吃驚。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始,他即計劃做一項“讀書工程”———建立《新世紀教育文庫》,按小學、中學、大學、教師四個系列,各編輯100本基礎讀物,給學生和教師提供“和書本擁抱,與大師對話”的機會。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夢溪看來,讀書可以提升個體生命的質量,可以改善氣質,提高修養;可以移風易俗,改變社會。現在許多人缺乏禮儀、缺乏風度、缺乏良好的表達,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社會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

  “不要把讀書作爲硬性的任務,而要讓它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九屆政協委員、著名作家鄧友梅說,目前中國人讀書的功利性過強,主要是爲了考學校、考研、評職稱,讀書還沒有變成一種生活的需要。閱讀,對終身做人能起到無形的作用。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等運動的衝擊,要重新找回我們的文化傳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要倡導科學、人文並重

  民進北京市委祕書長蔣國華說,我們讀書,僅僅強調提高人文素養是不夠的,同時也要提高科學素質,這才能體現一種時代性。相比起來,這方面的缺陷更大。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也認爲,讀書要文理並重,科學素養是強身之道,人文精神是立身之本。

  也有從事閱讀指導的專家建議,成人也要了解學生的世界,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而不是按照老師、家長所規定的填鴨式地去閱讀。每項活動,都有一種方法、技能、過程,但能力是需要培養、訓練的。形象的文章要用形象的方法來讀,要在頭腦中“再造形象”。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員楊東平認爲,信息社會帶來了遊戲機、電視、網絡文化、進口大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王餘光說,網絡發展對閱讀的衝擊很大,現在年輕人有很多的時間是在網絡上“遊蕩”,不停地跳躍、轉換,不能專心致志地看文獻資料。而紙媒體的閱讀能使人的心迅速安靜下來。閱讀,應該成爲一種休閒方式,通過享受閱讀,撫慰焦灼的心靈,平衡心理。

  書香社會需多方面構築

  王餘光教授講到自己有一次路過一個城市的圖書館看到:圖書館的外部裝修很好,但裏面卻冷冷清清,幾乎見不到有人借閱。這反映了一些市民把圖書館當作了衙門,不敢輕易走進去。也就是說,圖書館沒有使人覺得親近,還有圖書的陳列方式、借閱方式都需要進行體現“以人爲本”的改進。

  圖書價格太高也是個問題。出版社動不動就出版大部頭的套書、系列叢書,也是影響青少年讀書願望和情緒的重要原因。俄羅斯人有一種傳統,讀完一本書後自動把書捐給社區圖書館,供大家分享。現在,我國非常缺少這樣一些小型的社區圖書館。

  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認爲,推動全民閱讀要有一些好的方法。國外有些總統親自帶領大學生讀書,球王貝利寫的一本自傳,帶動了全巴西人的閱讀熱情,還有我們的“中華活頁文選”也因爲質量高,閱讀方便,而受到讀者歡迎。

  來自廣州的華美英語實驗學校校長熊嘉女士提出,不要一提商業化運作就以爲是洪水猛獸,其實通過商業化模式———譬如讀書會、讀書俱樂部的形式來推動讀書活動,往往針對性更強、更加到位,有更好的效果。

  朱永新委員說,學習型社會的建立,最簡單、最快捷、最有影響力,也見效最快的方式,就應該是親近圖書,全民閱讀。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03-03-12 10:22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