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軍隊代表: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安全保障

  沒有國防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順利進行。

  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解放軍代表在暢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時表示,要加快推進軍隊的各項改革和建設,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爲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正確的戰略催生奮進的腳步

  回顧十多年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歷程,代表們指出,1993年,江澤民主席主持制定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從應付一般條件下的戰爭轉變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這標誌着我軍建設思想的戰略轉變。

  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爲統攬,軍隊現代化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由此,引發出軍隊建設方方面面工作思路的變化,引發全軍思想觀念的變革。

  “加強軍隊的質量建設,關鍵在科技強軍,”代表們認爲,“科技強軍”,使我軍建設在實行戰略轉變後確定了新的歷史定位。

  高揚“科技強軍”的旗幟,我軍幹部隊伍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常顯奇代表說,我軍已擁有3萬多名博士、碩士;作戰部隊軍、師、團領導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別爲88%、90%和75%。在對全軍院校體制編制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改革的同時,走出了軍隊幹部由軍隊自己培養和依託國民教育體系培養並舉的新路。

  高揚“科技強軍”的旗幟,科技練兵熱潮在全軍興起。田紹奇、夏國富代表介紹說,進入20世紀90年代,全軍上下以戰法研究爲核心,以訓練改革爲重點,軍事訓練工作產生了重大飛躍。頒佈了新一代訓練大綱,加強了聯合作戰、信息作戰、新“三打三防”和新裝備訓練。我軍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水平進一步提高。

  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在世界軍事領域,正面臨機械化全面向信息化發展,這是一場對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的變革。代表們指出,我軍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機械化任務尚未完成,同時又需要努力向信息化過渡。與發達國家在軍事技術上形成的“時間差”,要求我軍建設不能再按常規走路了。

  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應注重整體建設。王義斌、艾虎生代表指出,要儘快對軍隊完成雙重歷史任務作出頂層設計,明確奮鬥目標、建設任務、階段進程和標準要求等基本問題。通過理論牽引、先行示範,有組織有計劃地抓好落實。

  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應加快人才培養。於懷謀代表指出,應當採取超常措施,儘快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複合型指揮人才、智囊型參謀人才和專家型科技人才。

  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應推進裝備更新。許和震、阮朝陽代表認爲,武器裝備是實現我軍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基礎上,着力進行“探索一代”的研究。要穩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武器裝備建設步伐。

  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應提高國防經濟效益。陳玉田、王國生代表指出,我們不能同發達國家比國防投入,必須走出一條經費投入比較少而效益比較高,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路子。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謀劃和思考國防和軍隊建設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立足中國國情,面向世界發展趨勢,以廣闊的視野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意識,精心謀劃總體方略和具體行動。”這是代表們的共識。

  錢南忠、李國輝代表認爲,謀劃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不僅要與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協調一致,而且應該注重研究把握世界戰略大格局和全球軍事發展總趨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着眼當代中國的客觀實際和世界形勢的發展趨勢這“兩個大局”,站在新的歷史座標點上思考軍隊的未來。

  要完成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緊迫意識。劉逢君、顧惠生代表指出,只有以“三個代表”爲指導,深入研究、不斷探索軍隊建設和發展中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拿出促進軍隊建設和發展的新對策、新辦法、新措施,軍隊建設才能乘風破浪,不斷開闢新境界。

  孫大發、龐維義代表指出,在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時,我們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重視機遇,珍惜機遇,創造機遇,不斷取得更大成績,既要立足自己的國情,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又要緊盯世界軍事變革的潮流,與時俱進,有所作爲。肩負起捍衛國家安全、實現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的神聖使命。

來源: 新華網  2003-03-13 08:06 編輯: 宋劍鋒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