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烏雲其木格:但願每次兩會都能約會一個無沙春天

  “今年‘兩會’期間,作爲一位內蒙古人,我的心情一直很愉快。”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雲其木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因爲從草原而來的春風,雖然有點涼,但很乾淨,但願今後每年的‘兩會’都能約會一個無沙的春天。”

  位於祖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最近幾十年來,由於氣候以及人爲的過度開發等原因,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沙塵天氣頻頻發生,使我國整個北方地區深受其害。最近幾年的“兩會”,幾乎每年都要遭遇沙塵天氣,令內蒙古代表有些尷尬。

  “內蒙古的生態狀況,維繫着我國北方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烏雲其木格說:“爲此,內蒙古生態建設責任重大。尤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內蒙古一定要把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要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北方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全面奔小康,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烏雲其木格認爲,沒有良好生態安全保障的小康之路,永遠走不到“全面小康”的目的地,沒有生態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只有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纔可能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之路成爲可能。

  烏雲其木格告訴記者,自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內蒙古的生態建設,正在實施的“六大生態工程”基本覆蓋了內蒙古全境,是全國各省市區中唯一獨佔這六大工程的省區。在資金投入方面,內蒙古也是最多的。三年來,內蒙古累計完成生態建設投資69億元,造林3342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5500萬畝,內蒙古的山川正在日漸秀美。今年,國家又啓動了兩項新的生態工程,即退牧還草和牧區水利建設工程,其中全國今年總共實施退牧還草1億畝,內蒙古就佔了7000多萬畝。

  “現在內蒙古的生態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們決不能盲目樂觀,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烏雲其木格說。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要求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改造舊山河,既不貪功冒進,違背自然規律,又不畏天懼地,縮手縮腳。同時,我們也要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生態建設中人和錢是兩大關鍵要素。錢的問題國家已經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解決人的主觀能動性問題。內蒙古將進一步加強全民生態道德的教育和宣傳,並進一步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誰參與,誰受益”的原則。

  其次,內蒙古要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生態資金和優惠政策,加大生態建設的科技含量,切實提高生態建設的效果。目前,在西部大開發的實施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一些部門或基層幹部想從國家生態建設資金中“揩油”的情況。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的進一步發生,內蒙古架起了兩條“高壓線”:第一條是完善了生態資金管理使用的地方性法律、法規,違規必究,執法必嚴。第二條是所有生態項目實行行政長官負責制,從自治區到各個鄉鎮,行政一把手層層簽訂責任狀,生態建設出了問題,尤其是生態資金出問題,各級一把手都要負連帶責任。同時,內蒙古還將進一步向“生態形式主義”宣戰,目前自治區已把“生態建設實效”列入對各級幹部的政績考覈,並實行一票否決,綠色不上山,責任人就得“下崗”。

  此外,內蒙古將探索一條“沙漠增綠、資源增值、企業增利、政府增稅、農牧民增收”的新型生態建設和產業化並舉之路。生態建設不能以“綠色”劃句號,“山川綠了”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我們還要讓參與生態建設的農牧民和企業“富了”。內蒙古將以生態建設爲契機,引導扶持沙產業、草產業和林產業的發展。目前,內蒙古的生態產業已初具規模,有近百家企業進入生態產業領域,成爲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的“龍頭”。

  “歡迎國內外企業和個人來內蒙古‘沙裏淘金’,來這裏投資,既能掙錢,又可給國家的生態屏障添‘新綠’,造福子孫,可謂一舉兩得。”烏雲其木格說。

來源: 新華網  2003-03-14 14:23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