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優惠政策沒了深圳還有什麼優勢? 市長於幼軍訪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深圳享受過的特殊優惠政策大部分都取消了,現在只剩了一條:企業所得稅還按15%徵收,我看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於幼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特區不“特”了,它今後靠什麼?于幼軍代表對此並不擔心,他說,對於外資來說,優惠政策只是吸引力的一個方面,大的跨國公司從長遠發展着眼,更看中綜合環境:法制是否健全、規範,政府是否依法辦事,行政效率如何,爲企業服務的水平怎樣,等等。

  他認爲,從全國範圍看,深圳的綜合環境具有比較優勢。這兩年,深圳從政務、法治、市場、治安、營商成本、人文與生態等方面着手,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營造法制健全、管理規範、服務高效、秩序優良、環境優美、企業營商成本較低的投資發展環境。

  投資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外資進入。資料顯示,這兩年,平均每天有5家外資企業落戶深圳,2001年,深圳實際引進外資36億美元,去年達49億美元,均創歷史最高紀錄。今後三年,每年實際引進外資只要保持或略低於去年水平,“十五”期間引進外資總量就將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引進外資質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僅去年在深圳投資或增資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就有17家,總數已達到86家,引進外資項目中高科技和先進製造業、物流業項目佔70%以上。

  于幼軍代表說,深圳另一個優勢是體制和機制優勢。20多年來,深圳市政府和企業一直在這方面銳意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靈活高效的管理辦法,體制、機制改革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對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起到了直接作用。今後深圳還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去拓展這個優勢。

  此外,還有產業結構的優勢。于幼軍代表說,近年來,深圳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爲製造業的主體。近3年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總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5個百分點,去年已經達到48%。這一比例在全國大城市中是最高的。在計算機產品、通信設備、光通訊、網絡器件、數字化音像產品、生物製藥、高科技醫療器械等“朝陽”領域,深圳在全國佔有較大市場份額。現代物流業發展很快,已成爲製造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深圳海港和空港運輸,每年都以增長30-50%的速度發展,深圳港集裝箱的吞吐量,去年已達到全國第二位,世界第六位。

  “在新世紀,在沒有優惠政策的條件下,深圳經濟還要走在全國的前面,就靠這3個優勢。”于幼軍代表說,“失去優惠政策,深圳有些幹部羣衆有失落感,因爲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是享受優惠政策一路走過來的,吃慣了‘小竈’,這種觀念要轉變。當初國家對深圳特別扶持,目的是讓深圳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要扶着它走到老。現在已經扶了20多年,深圳長大了,該到爲國家多做貢獻的時候了。它與其他地區享受同等政策,也是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下一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深圳要靠真本事、硬功夫去打拼,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善優化投資發展環境。”

來源: 新華網  2003-03-15 17:09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