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代表建議實施校務公開 剔除校園滋生腐敗的基因

  日前公佈的一份關於中國教育狀況的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尚處於教育總體供給能力不足的狀況,其中突出的表現是優質教育資源嚴重匱乏。

  數量稀少的“名校”、“好校”與希望就讀的千軍萬馬衝突明顯,花錢買“學校”成爲必然選擇,而“擇校風”愈演愈烈,所謂“借讀費”是扶搖直上,一些“名校”由此坐上了腐敗的火山口。

  “與行政腐敗、司法腐敗相比,由於牽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社會上對學校腐敗一般採取忍耐的態度,‘名校’腐敗成爲大家默認的腐敗。”一些人大代表憂心忡忡。

  擇校費,培植出“名校”腐敗基因

  目前在我國的一些發達省份和絕大多數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都已取消了重點學校制度,採取的是就近入學辦法。但隨着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也不斷提高,期望子女受優質教育的要求日益強烈,於是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匱乏、好學校太少導致“擇校風”愈演愈烈,借讀費扶搖直上。雖然,民辦學校的興起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緊缺,但也產生了與公辦學校搶生源、搶老師等矛盾。

  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直接結果是擇校矛盾突出、亂收費屢禁不止,並帶來教育腐敗和辦學非均衡化等一些深層次問題,甚至引發了教育違紀、違規事件,種種失範行爲正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教育界的人士都知道,名牌中學,靠高中部賺名氣,初中部賺錢。因爲高中部爲了保高考分數、升學率硬指標,招生上不敢馬虎,如果你中考分數落後太多,哪怕你願意出再多的錢,學校也不肯收。但初中部,一般情況下,本校初中生五六成考上本校高中部,其餘的高中學位由其他學校初中生獲取,這樣,對校內校外,都是一個很好的交代。因此,各校初中部都留出大量的學位、招生“擇校生”。

  市場大,行情好,“擇校費”是一路走高。在廣州市,“贊助費”、“擇校費”的“行價”一般是,省一級小學是3萬元,省一級初中5萬元。今年,北京的“名校”擇校費行情又見長,記者的一位朋友爲了把孩子擠進一所“名校”心甘情願花了5萬元,而且還左右託夠了關係人家才勉強答應收錢進人。

  而家長方面,“公費贊助”的黑洞更是深不可測。一些企業以支持教育的名義,向名校撥出大筆公款,而企業高層領導的子女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名校就讀。有的企業則與名校簽訂合同,企業一次性贊助若干,或者爲學校修建某項基礎設施,學校爲企業提供學位若干個,由企業自行支配。

  “‘擇校費’的有市有價,事實上是大家共同釀造了一些‘名校’的腐敗基因。”李祖偉代表說。(小標題)監管真空,導致“名校”腐敗

  有人曾給北京一所“名校”算過一筆賬:初中部每年招生400人,劃片就讀的300人屬於“義務教育”範疇不能收費,剩下的100人包括“條子生”在內以平均每人4萬元計算,“收入”總額在400萬元左右。

  很多“名校”聚斂起的這筆龐大的資金,在政府財政體制外循環,缺乏必要的監管,具體的收支狀況,既沒有進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成爲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個黑洞。

  對這一鉅款,各地政府一般只有原則性要求,如“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得用於教師福利”,一些地方要求上交一部分給教育局“統籌用於改造薄弱學校”。公辦名校教工福利遠比普通學校好,這是公開的祕密。沒有條件收贊助費的薄弱學校,則採取向學生亂收費來補充經費開支,改善辦學條件,彌補教師福利的校際差異。

  但事實上許多從來就沒有得到所謂“統籌款”的薄弱校在納悶:那些錢,去哪裏了?

  公辦名校依仗政府高投入形成的優勢所收取的贊助費的去向備受非議,早就有人呼籲對“名校”的高收入進行必要的監管。更可怕的是,靠金錢拉動教育的做法,極有可能腐蝕、污染教育這一塊“淨土”。物以稀爲貴。教育是中國短缺的資源。爭奪這種資源的競爭,就會演變成爲物與錢的交易。以“名校”腐敗爲代表的教育腐敗還集中體現在對公平競爭爲原則的升學考試制度的肆意破壞,通過物錢交易、權錢交易,來換取短缺的教育資源。如“關係生”、“條子生”、“高價生”、“擇校生”以及考試作弊,保送生“暗箱操作”等。

  黃泰康代表認爲,即使在市場經濟程度較高的一些國家中,基礎教育的主體也還是公立學校,就是私立學校大多數也都註冊爲非營利機構。只是在承擔社會公共職能的前提下,可以接受社會捐贈並免徵法人所得稅。通過這樣的財稅政策,來確保學校得以教書育人,而不是以營利爲目的。以收取“擇校費”來樹立“名校”名聲、促進少數學校的發展,而且沒有任何監督、管理的硬性措施,這不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產業化”。

  校務公開,遏制“名校”腐敗

  最近從湖北武漢市方面傳來一個好信息:截至2002年6月底,全市有2000多所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實現校務公開,推行率達100%。武漢市政府副祕書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羅國軒稱,此舉對於實現學校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和監督保障體制,從源頭遏制腐敗,意義重大,是體現“以人爲本”管理理念、教職工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並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早在1999年元月,武昌區就從校務公開調研入手,先後組織召開教職工動員會、教工代表座談會、黨員大會形成共識,並以教代會爲載體,讓教職羣衆廣泛參與,在武漢市教育系統率先推行了校務公開試點。公開的內容有:教工的職評、考覈、晉級、評先、分房、出國進修以及學校的重大決策、大宗物資購買、工程招標等。經過兩年半的實踐,目前已經探索總結出了組建機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確責任範圍、檢查評估標準等一整套相關的管理方法和實施步驟,爲武漢市推行校務公開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代表們指出,儘快建立和完善“校務公開”機制是防止“名校”腐敗和其他學校出現這樣那樣問題的關鍵出路。凡按國家規定的審批權限和程序制定的教育收費,包括義務教育學校的雜費、借讀費、住宿費和非義務教育學校的學費、住宿費等學校所有的收費,均應實行公示制度。公示的主要內容包括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批准機關及文號)、收費範圍、計費單位、投訴電話等。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收費減免的政策也應進行公示。學校要在校內通過公示欄、公示牌、公示牆等方式,向學生公示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內容。學校在招生簡章中要註明有關收費項目和標準。在開學時或學期結束後,通過收費報告單等方式向學生家長報告本學期學校收費情況,讓學生家長了解學校的實際收費與規定的收費是否一致。

  “對任何腐敗都不能漠視、默許甚至縱容。有關方面應該趕快採取措施,驅除校園滋生腐敗的基因,還校園一片本色的淨土。”

來源: 新華網  2003-03-17 10:30 編輯: 樑宏峯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