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獨家報道 > 原創新聞欄 正文
:::天津地震 大事年表:::
    今天是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的又一個紀念日,翻閱天津城600年的歷史,地震一直被詳細記錄在史冊裏。下面是《天津通志》記載的天津建衛後的主要地震:
·1481年5月24日 (農曆,下同)薊州有震有聲
·1495年8月9日 薊州有震有聲
·1524年8月23日 天津住房動搖
·1618年9月30日 天津有聲如雷
·1621年2月 武清有壓死者
·1623年12月13日 天津房屋動搖
·1624年2月13日 天津房屋損壞
·1668年6月17日 天津有震
·1730年8月19日 武清有震
·1807年4月10日 天津有震有聲
:::專題報道:::

關注地震 認識地震

  時光倒流27年,或許還有很多人對唐山大地震感到心有餘悸。在那場被稱爲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之後的27年間,天津先後發生過10餘起有感地震。在紀念唐山大地震27週年之際,記者走訪了市地震局的有關專家,請他們談一談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地震。

  據市地震局有關專家介紹,在地震科學中,有一種按振動大小和破壞程度的分類,把地震分爲:微震、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嚴重破壞性地震、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有感地震是其中的一種。例如,今年4月23日24日發生在天津寧河縣境內的,3次4級左右地震,就被稱爲“有感地震”。而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市幾乎全毀,被稱爲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

  有感地震就其給人的感覺程度,基本可分爲以下3類,輕微有感,烈度在Ⅲ至Ⅳ度;明顯有感,烈度達到Ⅴ度;強有感,烈度在Ⅵ度以上。今年在天津寧河縣境內連續發生的3次4級左右地震,屬明顯有感,而在市區達到輕微有感。

  據瞭解,建國以來,天津發生達到或超過Ⅴ度的中強地震有:1976年7月寧河6.2級地震;1976年8月寶坻5.1級地震;1976年11月寧河6.9級地震;1976年12月寶坻5.5級地震;1977年5月寧河6.2級地震。這些地震,有的在少數地方造成破壞,大多數地方表現爲有感或強有感。

  近10年來,天津發生的有感地震主要有:1992年寧河4.9級地震、1993年寶坻4.4級地震、1998年寶坻3.8級地震、1999年市區長虹公園附近2.3級地震、2000年薊縣3.1級地震、2001年武清3.1級地震、2002年寧河4.7級地震以及2003年寧河4.4級地震、4.3級地震、3.8級地震和寶坻3.4級地震等。

  由於唐山大地震的影響,人們普遍存在恐震心理。有感地震,特別是強有感地震發生時,人們在行動上易慌亂,而盲目外逃。今年天津寧河3次有感地震之後,就發生過上述情況。在震中寧河縣,震時有人從窗戶跳出,有婦女抱小孩兒跑出時腳被扎傷。震後,社會上謠傳某年某月某日還將有大地震發生,人們心理恐慌不安,致使一些村民不敢回家睡覺。

  市地震局有關專家對此表示,有感地震發生後,對於政府來說,主要任務是,迅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穩定生產、生活及社會秩序,減輕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而作爲地震部門來說,其主要措施有:迅速確定地震3要素,對震後地震趨勢做出判斷,報告政府領導並向社會公告;開展地震應急宣傳,穩定羣衆情緒,減輕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專家還特別強調,有感地震發生時,對於基層單位,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場所,要引導人員安全避震和疏散,特別要防止擁擠傷人。對於廣大羣衆,震時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分析地震的性質,果斷而正確地進行緊急避險,切不可驚慌失措,採取盲目的冒險行動。地震後,社會公衆要及時注意政府及新聞媒體發佈的信息,拒絕謠言。

    1404年12月的一天,晚霞的餘輝已經灑在了直沽土城裏的大街小巷。這個冬天比往年都要冷,呼呼的北風吹得人睜不開眼睛,雪已經積得很深了。天比往日裏黑的要早很多,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拖着疲憊的身軀,頂着瑟瑟寒風三三兩兩走在回家的路上,喧鬧了一天的集市已經平靜下來,一些人家的煙囪裏已經升起了裊裊炊煙。就在這平靜安詳的一天將要過去的時候,突然,空中傳來了一陣陣好似悶雷般的“隆隆”響聲,大地也隨着這陣響聲顫抖起來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就這樣發生了。一時間,天空改變了顏色,伴隨着大地的顫抖,一間間民房轟然倒地。片刻安靜之後,人聲、犬吠、畜鳴亂做一團。清醒過來的倖存者,立即着手搶救家人、鄰里。夜終於降臨了,傷者的哀鳴、悲者的哭泣在夜空迴盪。第二天清晨,人們聚集在城隍廟前的空地上,在祭拜之後,相互詢問着昨天到底因爲什麼大地發生震 ……詳細內容
 
來源: 北方網  2003-07-28 08:15  
關閉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