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最近宣佈取消鐵路春運客運票價浮動政策,並承諾在春運期間努力增加運力,加強調度管理,改善乘車環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指出,從過去以“削峯填谷”爲理由漲價,到現在的價格迴歸,反映了政府在價格管理上認真遵循了“以人爲本”理念。
作爲參加鐵路春運價格聽證會的專家,許光建說,應當承認,2002年,國家價格主管部門通過召開價格聽證會來制定鐵路客運指導價政策,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在制定重大價格政策過程中充分聽取民意和吸收民智,這是價格決策民主化的一個重大步驟,對完善價格聽證制度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實行春運期間客票價格浮動制度的用意是希望通過價格槓桿來調節市場供求關係,促使旅客在春節期間適當推遲或提前出行,即“削峯填谷”,以緩解鐵路運輸十分緊張的局面。這一政策在出臺的頭一兩年,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是效果並不太明顯,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預期的效果越來越小,負面作用卻日益明顯,逐漸成爲社會各界普遍反對的一項政策。
當時,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對於價格的調節作用在認識上有偏差,誇大了票價浮動特別是票價上浮對於調節旅客出行的作用。但許光建分析說,價格的調節作用是需要一定的環境或條件的,春節是我國家庭團圓的主要節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即使火車票價提高一些,也是要回家的,這樣只能是增加了旅客的經濟負擔。
他說,指望通過票價浮動政策來調節春運需求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通過春運期間價格上浮來增加鐵路運輸供給能力的想法,也是不現實的。因爲我國的鐵路投資主體目前主要是政府,還不是非政府市場主體,何況鐵路部門通過春運價格上浮增加的收入是十分有限的。
鐵路旅客運輸是具有重大民生意義的公用性服務。許光建認爲,正是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其中的道理,國家有關部門才作出了取消春運火車票價格浮動的決策。
許光建指出,在反思鐵路春運票價上浮政策的同時,還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才能解決春運期間鐵路旅客運輸的嚴重供不應求矛盾。要認識到在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旅客運輸需求將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而且,由於我國廣大城鄉居民特別是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還不夠高,在跨地區出行交通方式的選擇上,鐵路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
他建議,今後應當大力增加鐵路旅客運輸能力,這是解決春運期間旅客運輸矛盾的根本出路。同時,鐵路部門還要進行科學調度,認真研究和安排春運期間客運和貨運的比例關係,重視春運期間服務質量的改善,讓百姓能順利、舒心地回家過年。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對鐵路部門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