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隆冬季節,又一批適齡青年懷着從軍報國的理想,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踏上了津沽大地。十八九歲的年齡,遠離家鄉和親人,他們在新兵連的生活究竟怎樣呢?近日,記者專程來到位於津南區的武警天津市總隊新兵訓練基地一支隊營區,探訪了這裏的新戰士。
警營暖如家
“來天津當兵,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來部隊時媽媽擔心我外出不方便,給我準備了一大行李箱的日用品,到部隊一看,新兵連的領導早就想到了,小到信封、信紙、牙膏、香皂都準備了,真是沒想到!”浙江籍新兵陳敏華興奮地告訴記者。來自山東德州的新戰士王利祥今年18歲,獨生子,在家時連襪子都是媽媽幫着洗。到部隊的第二天,班長就開始手把手教他洗衣服。小王告訴記者:“班長樣樣行,他教我洗衣服、縫衣服,晚上還常常起牀給我蓋被子,對我真像親哥哥!”負責新兵訓練工作的一支隊副支隊長巴進元對記者說:“爲了迎接新戰友,支隊在生活設施和伙食保障上做了詳細安排,專門挑選出精幹人員負責新兵訓練工作,請新兵家長放心,我們一定把新同志照顧好、教育好,讓每名新戰友都體驗到部隊大家庭的溫暖。”
“吃苦咱不怕”
據一支隊政治處副主任郭瑞明介紹,去年入伍的新兵中一半以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在家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剛到新兵連幾天,自立、自理的精神就開始在這些新戰士身上顯露。這幾天天津氣溫驟降,寒風中,新戰士們正在訓練場進行隊列訓練。記者觀察到,新兵們一個個小臉凍得通紅,但他們練得還是有板有眼。對於軍營相對艱苦的生活、訓練環境,新兵們表示:“吃苦咱不怕!”來自浙江杭州的新兵張波向告訴記者,他們家是四代單傳,爺爺是老紅軍,他來當兵得到了爺爺的大力支持,他來部隊就是想經經風雨、見見世面。來自山東德州的新兵李明宇,訓練和工作都最出色,他說:“父親曾經在天津當過兵,他常對我講,軍隊是所大學校,是個大熔爐,我來當兵就是想體驗一下當兵的生活,不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想家不戀家
想家,對於每名新兵來講都是一道難關。記者去採訪時,二班班長於洪濤正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新戰士們言傳身教。他說:“想家是正常的,不想家纔不正常!”一句話把新戰士們都逗樂了。新兵陳永強告訴記者,剛來的第一天晚上,他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腦子裏總出現爸爸、媽媽送行時的場景。巴進元副支隊長介紹說:“剛來部隊這段時間,新戰士們對部隊還不適應,等到對部隊的生活慢慢適應後,想家的念頭就會淡了。”新戰士黃磊是新兵連的“小詩人”,記者慕名找到他時,他正在筆記本上搞“創作”。徵得小黃同意後,記者摘錄了幾句:“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爸媽。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我已經長大。爸爸您莫要爲兒擔心,媽媽您不要爲兒牽掛。警營里人人都是我的兄弟,我們團結友愛如一家。穿上軍裝,不再有西裝革履,不再有花前月下,但我們卻多了一身穿上軍裝時的瀟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