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記者: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32個特大城市30個缺水,防治水污染是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請問目前我國水污染防治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周生賢:由於我國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業仍呈快速增長趨勢,水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還沒有明顯下降,全國水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污染狀況相當普遍。2006年,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屬中度污染,國家監測的744個斷面中,劣V類的近1/3,重點流域超過40%的斷面水質未達到治理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二是水污染治理仍然滯後。工業點源污染、城鎮生活污染、農業與農村面源污染相互交織、相互疊加,構成複合型污染。企業違法排污現象屢禁不止,有的甚至排放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城市污水處理率還比較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不足。 三是水環境安全存在隱患。據統計,全國2萬多家化工企業中,位於長江沿岸的有近萬家、黃河沿岸的近3800家。一旦出現生產事故,有可能引發大範圍水污染事件。 四是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全國農業灌溉水的利用係數和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均有較大差距。 五是水生態遭到破壞。一些地方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生態警戒線,流域生態功能嚴重失調。 促進水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 記者:今年先後召開了全國湖泊水庫污染防治工作會和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會,最近又召開了全國河流污染防治工作會,環保總局提出了“讓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其中的內涵和意義是什麼? 周生賢:我們提出“讓江河湖海休養生息”,旨在通過給予流域人文關懷,恢復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環境基礎。 具體講,就是要促進人水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水環境容量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確保國家環境安全;就是要實行最爲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促進水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切實保障羣衆飲水用水安全。 記者:按照“讓江河湖海休養生息”的總體戰略部署,我國河流污染防治的目標是什麼?如何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 周生賢:從長遠來看,就是要恢復河流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維護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全流域江河安瀾。 近期的目標是,到2008年年底前,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標達標率達到100%。到2010年年底前,跨省界斷面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達到規劃目標要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總量比2005年削減10%以上,水環境監管及水污染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得到增強。 爲實現河流污染防治目標,我們將牢牢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環境優先。將環保要求作爲開展各類經濟活動的前提,城市建設、土地利用、區域經濟佈局、產業結構調整等重大決策,都要充分考慮環境與資源承載能力,相關規劃要與環保規劃相協調。 二是確保飲水安全。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打擊危害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的違法行爲,嚴防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儘快解決農村羣衆飲水用水難存在的問題。 三是明確目標責任。根據各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自然生態狀況,採取“一河一策”的辦法,有針對性地確定不同流域的防治目標和防控重點,並落實工作責任。跨行政區的河流,要嚴格實行界面考覈的辦法,落實治污責任,實行獎懲機制。 四是強化系統管理。實行工業、農業、生活污染全面治理,上游、中游、下游協調發展,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合理分配,使河流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實現人水和諧。 今年底完成超標排放企業治理 記者: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河流污染防治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採取哪些措施? 周生賢:第一,從嚴控制各類污染排放。今後,未完成總量控制任務的地區,都要實行“區域限批”。凡是向河流排放有毒有害、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直接大量排放工業廢水的項目,一律停止審批。對現有超標排放水污染物的企業,2007年年底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務,逾期未完成的,實行停產整治或依法關閉。2010年起,對河流環境敏感區域和枯水期等敏感時段,全面實行更爲嚴格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二,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加強對重點工業污染源的監控,加快安裝自動監控裝置並做好聯網工作。從2009年起,所有排污單位實行持證排污,未獲許可的排污單位不得生產,對未達到排污許可證規定的要限產限排,加快產業結構調整,2010年年底前完成強制淘汰或關閉落後工藝、設備與產品任務。 第三,加強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逐步推廣城鄉統籌的垃圾處理模式,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因地制宜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逐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根據河流環境承載能力確定畜禽養殖規模,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制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第四,提高城鎮污水處理水平。所有新建、在建污水處理廠要配套脫氮工藝,已建污水處理廠應於2010年年底前完成脫氮改造。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儘快將標準調整至不低於0.8元/噸。 第五,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今年年底前,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和劃分工作,對2000年以後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擴建的建設項目,以及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限期取締或清除。 第六,統籌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各類水利工程進行科學論證。加大對河流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在江河源頭、洪水調蓄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優先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功能,減少水土流失。(黃抗生鄂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