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就公司員工未向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問題的『批示條』,在批示中,吳海軍直斥部分未向災區捐款的員工『冷血』,希望他們『滾蛋』。批示條在網上轉載後,引起網民熱議。
在某著名網站的留言中,超過半數的網友選擇了力挺吳海軍,理由除了支持吳海軍打造『忠信仁義的公司企業文化』外,還稱道吳海軍的血性。說起血性和團隊文化,直讓我想起以血性著稱的二戰名將巴頓的一句話:『我們軍隊容不得膽小鬼。所有的膽小鬼都應像耗子一樣被斬盡殺絕。否則,戰後他們就會溜回家去,生出更多的膽小鬼來。』照這樣理解,吳海軍董事長的『對他們我不去譴責,但希望他們離職,我們公司不需要這樣的員工』,還客氣得很呢!然而,忽又想到這樣的類比極為不妥,雖說抗震救災有如一場戰爭,可這向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又比不得戰場上的衝鋒陷陣,怎見得部分未在公司捐款的人沒在別處向災區表達愛心呢?話又說回來,公司畢竟不是軍隊,在戰場上,將軍和士兵乃從屬關系,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在公司裡,老板和員工僅是僱傭關系,員工的勞動報酬以為老板掙錢為基礎,不是老板仁慈發善心白送的,老板有何權力對員工應得的報酬如何支配而指手畫腳呢!如此說來,如果吳海軍董事長指責部分員工『冷血』還可以理解的話,但若據此清理門戶就有些脅迫的味道了。
說到脅迫,公眾可能注意到舉國上下為災區獻愛心的當口,眾多網友一方面對危難關頭揮灑愛心,捐款動輒千萬、上億的一些名人、明星、企業巨頭不吝贊美之詞,一方面又對那些出手『小氣』甚至無動於衷的名人、明星、企業巨頭口誅筆伐,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以致讓某些人感受到了他們所稱的『道德脅迫』和『慈善綁架』。個中例子以某位地產巨頭因說『捐200萬元是合適的』而遭鋪天蓋地的討伐為典型。當然,也有為他們的遭遇鳴不平的聲音在,核心意思是,救災捐助是一種志願,而不是一種義務,更不是一種賦稅,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有無慈善捐款和捐助多少,還包括誠信守法、照章納稅、擴大就業,等等。可見,道理只要肯說總是能夠說明白的,除非對方擺明了混不吝的架勢,不聽你絲毫的辯白,橫豎置於『雞對鴨講』的境地,令誤解和僵局永遠不能打破。
說到這裡,我還想對『道德脅迫』和『慈善綁架』做另一番思考。還是那個巴頓,也不是沒有非議,其血性就被一些論者指責為專制和武斷,然而,也正如艾森豪威爾給巴頓下的結論,他有一種『非凡而又殘酷的推動力』。我想,值此非常時期,注意,『值此非常時期』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抗震救災需舉全國之力,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這種主觀散發著善意但客觀帶來些傷害的『道德脅迫』和『慈善綁架』也有其『非凡而又殘酷的推動力』,它推動喚醒全民特別是一些名人、明星、企業巨頭的慈善公益之心;二是在我們這個慈善事業還不成熟甚至剛剛發軔的國度,因為有了這種主觀散發著善意但客觀帶來些傷害的『道德脅迫』和『慈善綁架』,對慈善事業的改進和完善也有『非凡而又殘酷的推動力』。
無疑,前者有助於破解抗震救災的緊迫局面,而後者所帶來的影響更加積極而深遠,它讓社會逐漸呈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慈善救助常態氛圍,在平時,它讓人感受樂於奉獻的公德心的昇華和心靈的淨化,在緊急關頭它就舒展為一個動員機制,向世人展現我中華民族強大的堅不可摧的凝聚力。屆時,無論你是點滴愛心的捐贈還是一擲千金的豪情,都可以說一聲:我已無愧我心。(文/宋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