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政部日前發布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續影響預評估指出,此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救災難度之大均為歷史罕見。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裡氏8.0級地震,海南、雲南、四川、湖南、重慶、江西、湖北、北京、甘肅、山西、內蒙古等都有不同程度震感,之後地震災區還發生了數千次餘震,引發大面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此次特大地震災害無疑是一次巨災。
預評估指出,此次特大地震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後續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交通、通信等設施影響嚴重。此次地震過程中,交通、通信設施等毀損嚴重,雖然震後大部分重災區交通通信很快得到恢復,但目前也僅為應急恢復,這對於以公路等基礎設施為『生命線』的重災山區的社會經濟影響很大,既關系民生又影響生產。
2、對旅游業衝擊較大。重災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多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等。旅游業在重災區當地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來看,地震使旅游設施破壞較大,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長遠來看,災區的客流量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太大,從而對當地經濟造成連鎖影響。另外,相當一部分群眾以旅游業為生,其生活可能會受到影響。
3、災區經濟秩序受到嚴重影響。地震使災區的經濟秩序發生中斷,經濟發展處於停頓狀態。下一步,恢復重建工作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優惠的扶持政策,避免物價上漲和經濟混亂等現象。
4、對當地社會心理(人文)影響大。此次地震災害波及范圍廣,受災人口多,死傷人口巨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失去親人或傷殘;加之地震發生在下午,學校和醫院等公共場所死亡人口多而集中。青少年尤其兒童,人生閱歷少、生活往往一帆風順,對生離死別或殘疾等地震帶來的各種後果一時可能難以適應,容易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所以,及時的心理撫慰,無論是目前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重要。
另外,隨著應急救援工作的結束,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開展『三孤』人員(孤兒、孤老、孤殘)的收養或認養工作,在此過程中,建議充分考慮這些人員的民族背景,保護少數民族尤其是羌族文化在當地的延續。
5、對災區社會秩序影響大。此次震後餘震不斷發生,人們的恐慌心理勢必嚴重。所以應做好地震餘震的預警發布工作,杜絕各類蠱惑人心的信息在社會上流行;一旦預測到餘震的發生,應有力有序做好災區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
6、對災區群眾生活影響大。根據地震對災區群眾的影響程度,可以把災區群眾分為三類:『三孤』人員、無家可歸人員和一般受影響人員。三類人員的生活安置重點應該分別有所側重:『三孤』人員應重點對待,下一步開展收養或集中供養的方式進行安置;無家可歸人員應重點保障其生活,按照民政部『六有』要求,做到有房住、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有學上等;而對一般受影響人員則要重點解決其就業問題,盡量做到自給自足。大規模向外地移民應慎重決策。
另外,此次地震還導致各類房屋建築倒損多。建議下一步恢復重建階段,除做好重建規劃外,更要提高各類建築對地震、地質和山洪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設防標准,尤其是學校和醫院等公共場所應按照災害避難場所的標准建造,以應對各類突發性自然災害。
除此之外,地震引發了多次地質災害,形成多處堰塞湖,而且已發現的滑坡體松動可能還會形成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隨著雨季的來臨,災害風險將逐步增大,肯定超過常年。故應做好各類次生災害隱患點排查,做好各項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