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曾有許多人,對於我們今天的少兒嬌生慣養懮心忡忡,『軟弱的一代』、『嬌嫩的一代』、『襁褓裡的一代』等許多詞匯表達了這種擔懮。這種懮慮意識是對的。但汶川大地震也讓我們驚喜看到:我們的孩子們,原來竟有如此堅強的另一面:
地震發生一瞬間,13歲的什邡市雲華中學學生喬康本可逃生,但他轉身將3名同學拉出搖搖欲墜的教室,自己卻被埋住,最終右腿截肢;
教室垮塌之後,北川縣中學高一學生朱付敏沈著冷靜,協助外面的救援人員把牆壁弄出一個出口,全班33個同學得以逃生;
震後17小時,3歲的北川男孩郎錚被解救出來,受傷的他躺在擔架上,吃力地將右手舉過頭頂,向四周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15歲的綿陽中學生李雨昂,從5月14日開始在醫院當起志願者,抬擔架轉運病人,每天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10點……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忍著痛和淚,告訴救他們的叔叔『我不怕』;他們在廢墟下互相加油,救援人員到了,讓傷重的同學先出去;他們失去了父母、家園,卻擦乾眼淚說『我要上學』。
地震無情,卻讓我們找回一個『寶藏』——那些我們以為正在遺失的寶貴品質,原來一直都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在『80後』身上,在『90後』身上,甚至那個纔3歲的娃娃身上,綿延不息。
少年堅強,中國堅強。今天,一個個堅強的少年從廢墟上站了起來。孩子們的堅定和勇氣讓我們清晰看到:明天,中國必將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充滿希望地向前邁進。
今天是兒童節。今年的『六一』因震災而有了一種『堅強』的內涵。(天津/王愛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