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壯志未酬的政壇老將
由江丙坤領軍海基會,他的政治分量讓他更能揮灑自如。事實上,這十幾年以來,包括這一次,他都是名列『行政院長』呼聲最高的人選,他已經有5次機會,和『行政院長』一職擦肩而過。
早在1996年,當時的臺灣領導人李登輝要『戒急用忍』,而江丙坤力主『和大陸合作』,兩人看法不一,導致江丙坤仕途黯淡。後來,江丙坤一度想到民間去打拼,消息被曝光後,蕭萬長急著在1998年除夕上午,找到江丙坤溝通,江丙坤纔重獲政務委員一職,並主持政院『財經小組』,重新活躍在臺灣政壇上。
1999年『9·21』大地震時,下鄉賑災的連戰,碰到地方政府幾乎都被震垮的現狀,心急如焚。但車上眾多的隨員中,只有江丙坤拿起電話就知道要找誰,而且知道在哪裡可以獲得協助。連戰此時纔深刻體會到江丙坤的乾練。
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連戰寄望於2004年『大選』,並賦予江丙坤未來組閣權。其實,陳水扁也一直在爭取江丙坤。2001年底,工商大佬告知江丙坤,已說服陳水扁讓江丙坤組閣,但江丙坤很猶豫。
有一天,江丙坤在打高爾夫球時,當時的湯臣集團總裁湯君年對江丙坤說:『臺灣人在大陸越來越沒有面子了,臺灣的經濟越來越差。在上海,大陸人開始看不起臺灣人。』湯君年鼓勵江丙坤應該出面組建『行政院』班子,江丙坤為此思考了很久。後來,江丙坤回復說,只要連戰同意並在黨對黨談判的前提下,他願意接受陳水扁的組閣邀請。但最後因多種因素,事情沒有成功。
據報道,江丙坤曾哈哈大笑地說,當一個永遠的『行政院長候選人』也不錯,因他有這個分量,講話有人會聽,他可以繼續講真話,不論誰當『行政院長』都有壓力,『可以發揮一點拉住他們錯誤走向的功能』。
終於走上重要舞臺
機會終於給了江丙坤。2005年春節過後,連戰派江丙坤赴中國大陸開始『破冰之旅』。江丙坤面對當時陳水扁當局『殺氣騰騰』的撻伐,他輕輕地一笑說:『扁宋會之後,大家好像就突然不怎麼怕被扣紅帽子了!面對大陸、甚至韓國經濟上的快速進步,臺灣必須有所行動。』江丙坤堅信,他訪問大陸對臺灣絕對有利,『歷史會證明國民黨是對的!』江丙坤認為,『大陸牌』必須要持續打下去,『纔可能使臺灣重新回到「以經濟為主軸」(的軌道),(臺灣纔能)再度站起來』。最後,江丙坤得到了海基會這個最適合他的舞臺。
海基會不再是『養老院』
在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曾經處理過多少世界矚目的兩岸事務的海基會,原本在16樓有一個莊嚴的『新聞發布廳』,曾是媒體齊聚的重要場所。但這些年來,發布廳早已大門緊鎖,裡面堆放了雜七雜八的無用辦公器具。
在陳水扁時代,海基會變成了『養老院』,張俊雄、張俊宏、洪奇昌等失意政客先後在此擔任董事長『養老』。他們領導下的海基會平常在乾些啥,根本沒人關心。
然而,過去的海基會,卻不是這樣。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日趨頻繁,逐漸衍生了諸如法律文書認證、海上漁事糾紛等問題。而臺當局頑固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政策,無法與大陸談判,但又感到有共同解決以上問題的迫切需要,於是在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以辜振甫為董事長的海基會,與大陸接觸,解決兩岸交往中的事務性問題。
大陸方面基於『先談起來』的考慮,也同意與之先進行事務性商談,以創造政治談判的條件,因此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了以汪道涵為會長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
作為兩岸官方接觸的橋梁,從那時起,海協會、海基會『兩會』圍繞兩岸關系開始了頻繁的接觸與交往。
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兩岸關系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最為人稱道的就是1992年在香港達成的『九二共識』和1993年舉行的『汪辜會談』。『九二共識』為促進兩岸協商奠定了政治基礎。
如今,已中斷多年的『兩會』即將復談。臺灣媒體指出,兩會恢復協商會談,將開啟兩岸和平發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