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10萬名公安民警,牢記神聖責任和莊嚴使命,危難中挺身而出,始終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用鮮血與生命、汗水與辛勞,實踐著『一切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錚錚誓言,續寫著人民公安英勇、忠誠的壯美旋律。
『是警察就要往前衝,就要到老百姓中間!』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熠熠閃耀的警徽
『平時一分鍾就下了樓,那天我感覺3分鍾都沒跑出來。整個公安局辦公大樓都在晃。』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法制科女民警高麗回憶起5月12日那個黑色的下午仍然不寒而栗。
衝出辦公大樓,26歲的高麗迅速加入到站立待命的民警行列裡。江油市公安局大院裡,對講機調度警力的聲音此起彼伏。此時,沒有一個人想到回家,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在人民需要的時刻,是警察就要往前衝,就要到老百姓中間!』
同一時刻,70公裡外的北川縣城瞬間被夷為平地,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被垮塌的山體阻斷,通訊、電力癱瘓,人員傷亡慘重。北川縣公安局辦公大樓和全縣14個派出所幾乎成為廢墟。
幸免於難的公安民警從瓦礫中爬出,全部趕往公安局的一塊空地上。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譚佳敏面對傷痕累累的民警,大聲地說:『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全力搶救每一個生命!』說完,譚佳敏帶領47名負傷民警迅速趕到縣公安局附近的學校,在沒有專業救援工具的情況下,用雙手刨出廢墟中的小學生。
沒有通知,沒有命令,沒有猶豫!地震發生後,災區公安民警在通訊中斷、家人生死不明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冒著頻繁的餘震,第一時間從家裡、從路上、從各個方向趕往工作崗位。正在休假的民警來了,退居二線的老領導來了……他們不約而同地衝上街頭,疏散群眾、疏導交通、維持秩序、搶救傷員……與災難和死神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地震發生後,公安部迅即成立了由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為總指揮的抗震救災指揮部,在災區組建了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並連夜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警力調動命令。
5月13日一天之內,身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孟建柱4次給公安部打來電話,要求緊急從全國調派警力,火速奔赴災區,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的災區人民的生命。
緊急部署,緊急調度,緊急行動!13日5時30分起,上海、重慶、吉林等13個消防總隊官兵1182人、搜救犬41條、車輛101輛、救援器材2151件套、海事電話13部,陸續通過空運、陸路的方式趕赴四川。在最短的時間內,1.7萬名公安參戰人員從全國各地被調赴災區。
『這是公安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性調動集結,涉及地域之廣,調動集結之快,規模之大都是從來沒有過的。』公安部副部長、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總指揮劉金國說,之所以如此大規模調警,原因在於公安消防特勤、公安特警和邊防醫療人員具備搶險救援的專業技術,在現場救援中能發揮其他隊伍所不具有的作用。
5月15日12時30分,鄭州特警3個大隊向汶川縣漩口鎮進發。通往漩口鎮的山路崎嶇、泥濘,隨時都有滑坡、塌方的危險。經過幾小時的急行軍,19時左右,救援隊伍先後抵達漩口鎮。震後缺醫斷糧3天、集中在漩口鎮小學操場的上千名群眾,像見到了救星一樣,紛紛向特警隊員們鼓掌。
救人,救人,再救人!『只要有一線生機,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把受災群眾搶救出來,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損失!』盡管過了震後7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公安部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還是發出『搶救生命總攻』的戰斗號令。
5月16日,900名消防特勤官兵進入汶川縣映秀鎮,在坍塌的學校建築和其它建築內,5個搜救小組成功救出39人。
在與時間賽跑的救援過程中,公安救援隊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寧夏消防總隊在北川縣陳家壩杏林村挖出一名被埋壓142小時的幸存者,雲南消防總隊挖出被埋壓150小時的王華貞,上海消防總隊挖出被埋壓179小時的馬元江……
截至5月25日16時,公安專業力量從廢墟中共挖出埋壓群眾和學生8335人,其中生還1721人,轉移和解救群眾608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