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新網報道,廣東省近日出臺《廣東省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新辦法規定:政府部門不履責或不正確履責,將問責一把手。責任追究方式主要包括:責令限期整改、責令作出書面檢查、責令公開道歉、通報批評、責令辭職、建議免職。
『問責』一詞被輿論廣泛關注,始於非典時期。在2004年,《黨政領導乾部辭職暫行規定》的實施,使『問責』成為國家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但是實事求是地講,一直以來,對一把手的監督(包括問責)的難度一直較大,這裡面有種種原因。一個基本原因是體制機制的問題。一把手權力往往過於集中,監督通常有變成真空的可能。此外,出於各種考慮的『為尊者諱』觀念,在一定范圍內仍很有市場。新華網去年曾報道,湖北省秭歸縣紀委組織拍攝了200多名乾部上班期間炒股玩游戲、開會睡覺等各類違紀行為,並制成專題短片公開放映,但是其中刪除了一些單位一把手違紀行為資料。縣紀委負責人解釋說,如果把一把手也曝光,他的威信就會受到影響,他在單位中就不好開展工作了。類似的顧慮很有代表性,這也是監督一把手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問責』的意義當然不止於誰出了事懲罰誰。要知道,事後懲罰只是方法,以問責來促進避免『出事』纔是目的。所以說,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入手,防患於未然,纔是長治久安的根本。然而,反過來想,只有事後懲罰到位了,動真格的了,纔能震動一批人、刺痛一批人,纔能促使更多一把手去更加主動地思考如何『防患於未然』、更加積極地在自己職權范圍內查找並彌補工作漏洞。所以,只有真正地『責』到了位,而不是流於表面化形式化地做做檢討、寫寫檢查,纔能發揮問責的威力。
『問責』之所以指向一把手,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一把手有較大的決策權。但是如果更深層地思考,光是『責』了失職的一把手,而不去『責』體制機制的缺陷,那也不是真正地『責』在痛處。否則,出現『一把手一任任地換,老問題一次次地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作為一種明確權與責的制度,問責一把手是消除行政弊端的積極措施,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進步反映。從『權責相當』的制度要求看,加強對一把手的問責、同時帶動體制機制的改進完善,是應不間斷進行的工作。加強和完善這方面的工作,將會促使各級一把手們恪盡職守、依法行政,將進一步確保政令暢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使政府工作更廉潔、更務實、更以人為本,最終使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更滿意。(趙中行)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