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為奧巴馬(左)和麥凱恩的拼版照片。 新華社/法新
特別策劃:奧巴馬黨內初選獲勝 2008美國總統選舉[專題]
背景資料:奧巴馬和麥凱恩政策觀點對比
美國2008年總統選舉選戰正酣,焦點不僅集中於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和民主黨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還關注二人將如何選擇副手。
關於競選搭檔人選問題,麥凱恩和奧巴馬三緘其口,沈默態度更激起媒體和公眾好奇心。副總統候選人花落誰家,成為這場激烈選戰的新看點。
無消息 更敏感預選塵埃落定後,麥凱恩和奧巴馬避而不談競選搭檔人選。媒體卻表現得異常敏感,略有動靜就聯系到副總統候選人問題。
美國明尼蘇達州州長、共和黨人蒂姆·波倫蒂就這樣『撞在槍口上』。他在不久前改換發型,被指有意改造形象以符合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身份。波倫蒂一直是麥凱恩的支持者,現年48歲的他以前短後長的『反叛』發型著稱。波倫蒂最近剪去自己的標致發型,留起中規中矩的短發。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對此解讀為:『這說明,他真的想出現在選票上。』
佛羅裡達州州長查利·克裡斯特也因為個人生活改變而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嫌疑人』。現年51歲的克裡斯特最近成婚,剛戴上的婚戒被外界視作一枚政治砝碼。身為共和黨人的克裡斯特對選民頗有號召力,是出任麥凱恩競選搭檔的理想人選,但其過去的單身狀態顯然與共和黨保守價值觀念不符。
奧巴馬陣營的風吹草動也沒有逃過媒體的注意。前民主黨參議員塞繆爾·納恩最近一改常態,不再重談反對軍中同性戀的老調,被視作主動靠攏奧巴馬的舉動之一。納恩曾任國會軍事委員會主席,與之搭檔能為奧巴馬在國家安全領域帶來不少幫助。
對於媒體的種種猜測,麥凱恩和奧巴馬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雙方陣營內的高級分析人士也一致保持沈默,令競選搭檔人選問題更加神秘。
麥凱恩 講感覺盡管雙方陣營口風極嚴,媒體還是探出兩位總統候選人挑選競選搭檔的部分原則。要成為麥凱恩的副手,不僅要滿足共和黨陣營的政治所需,還必須和麥凱恩合得來、『有感覺』。
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被認為是個不錯的副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曾經是名成功商人。美國當前經濟不景氣,選民格外關心候選人的經濟主張。憑借以前商界從業的背景,羅姆尼在這方面能為麥凱恩效力。
另外,在籌集捐款方面,羅姆尼也能給予麥凱恩不少幫助。初選時,羅姆尼是籌得捐款最多的共和黨競選人。目前,麥凱恩獲得的捐款遠遠落後於奧巴馬,兩者差距相當於1:2。
盡管如此,羅姆尼不見得是麥凱恩副手的最佳人選。麥凱恩陣營內多位匿名知情人士告訴媒體,挑選未來搭檔時,這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看重與之相處的『個人舒適度』。換句話說,麥凱恩希望未來的副手與自己投緣、相處愉快。羅姆尼和麥凱恩的私交顯然沒有好到這一程度。盡管兩人後來握手言和,麥凱恩和羅姆尼在預選中的彼此攻擊至今令人難忘。
共和黨人丹·施努爾說:『如果就麥凱恩對個人感覺的重視而言,看來不大可能挑選(羅姆尼)。』麥凱恩在2000年也參加過總統競選,施努爾當時效力於其陣營,但在麥凱恩這次參選陣營中的表現並不活躍。
明尼蘇達州州長波倫蒂和前俄亥俄州眾議員羅布·波特曼與麥凱恩私交不錯,而且在選情關鍵地區有不少支持者,但在全國范圍內影響有限。與他們相比,羅姆尼還有一個顯著優勢,即在預選中接受過『檢驗』,其家庭男人的清白背景令對手無從攻擊。
包括施努爾在內的知情人士並未完全排除選中羅姆尼的可能性。他說:『羅姆尼肯定能帶來不少政治利益……這可能會迫使麥凱恩重新考慮個人感覺對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