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國《費加羅報》8月8日發表社論,題目是『理解中國』,文章摘要如下。
8月8日晚8時,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大型文藝表演。
35年前,當世界還處在冷戰時期的時候,有一個堪稱先驅的人通過仔細觀察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細微情緒,作出了關注北京的決定。這樣一位朝聖者開始在一個神秘的長征,這個國家被一位『偉大的舵手』所改造。他就這樣不帶任何偏見地出發,帶著一些有助於改變人們固有思想的特有觀察回來了。於是,出現了《當中國覺醒的時候……》這樣一本書,它後來成為暢銷書,並始終是一本參考書。
曾在很長時間裡擔任《費加羅報》社論委員會主席的阿蘭·佩雷菲特當時曾告訴我們,『中國是一個變化中的巨人』。他的種種分析都在《費加羅報》的歷史上留下了印跡。後來,他又出版了《中國已經覺醒》一書。此時未來的國際貿易巨人剛剛開始以產品充斥各個市場。
佩雷菲特對那些抱有懷疑態度、感到不快、想要向中國輸出他們價值觀的西方人說,『中國有理由成為中國:不承認這一原則是毫無道理的』。因此,他表示,這個國家有屬於它自己的文化。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化,但卻致力於保持自己的特點。什麼都無法改變它。
今天下午,當幾十億電視觀眾收看奧運會開幕式時,全世界都是中國的。全世界都在關注規模宏大的演出,也都細致地感受全體中國人民的自豪。沒有一個國家違背代表團的要求。接下來,將開始體育比賽,成績相繼而出,直至將質疑聲吞沒。
十多天後,在不考慮獎牌因素的情況下,北京奧運會十有八九將最終使中國晉昇為世界大國,並贏得其他國家的好感和贊賞。本屆奧運會具有政治色彩。而確切地說是為了改變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奧運會的關鍵。
西班牙《先鋒報》8月4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北京的變化』,文章摘要如下。
一系列現代化建築改變了北京的面貌。然而,北京的真正變化不僅是人們口中描述的這些,而是更加深層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如果沒有觀念的改變,那麼以上那些都只能是空洞的虛殼。這是一個新社會的誕生:法制國家的建設得到強化,文化在國家政治中佔有了一席之地,國外最前衛的建築師的作品在中國開闢了道路。
社會自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全新概念下的公民日益成為鑄造中國城市、機構和社會關系的主體。
西方媒體習慣宣傳中國的『黑暗面』。但是真正的中國卻是一個更加富有、開放、多姿多彩和充滿活力的國家。
在中國,不過一代人之前,『私人生活』還是一個得不到承認的概念。那時,子女的學業、工作,甚至婚姻都要由家長說了算。農民也不可能放棄土地移民到城市。『個體』這一概念根本不存在。婦女也從根深蒂固的壓迫當中逐漸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