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說閉幕式第一章的演出是以引領大家再次相聚到這裡為主題,那麼第二章則通過與儀式流程的緊密結合希望大家記住在這裡度過的17天,記憶是這章表演的主題。『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讓所有人記住在北京度過的這段日子,每個人心裡懷揣非常美好的,真誠的記憶回去,我們希望這個表演是特別深情的,甚至催人淚下。
熄火儀式也包含在這場表演中,讓北京這17天的記憶永遠鐫刻下來。』閉幕式執行總導演陳維亞這樣描述第二章的表演。
第二章的演出圍繞高達20多米的記憶之塔展開,現場首先營造出了機場離別的場景,運動員緩緩打開一卷精美的卷軸,記憶之塔緩緩昇起,在浪漫而富有回憶感的音樂聲中開始了各種表演。表演的高潮來自攀登的環節,300多名來自部隊的文藝工作者,迅速從塔底向上攀登直至頂端,讓人感受到奧林匹克運動的本身就是人類不斷攀登高峰的過程。同時,演出的過程中,鳥巢的『碗邊』會變成一個360度的環形大屏幕投射出16天比賽中的精彩瞬間,呼應記憶的主題。攀登這樣的表演看似簡單,但卻最具衝擊力。其靈感來源於少數民族『登高梯』的民族表演(赤腳攀登刀刃向上搭建的高梯),簡單的動作卻和奧林匹克精神暗合,體現出追求目標,勇敢攀登的美好品德。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也是整場演出中最艱苦、最危險的部分,來自部隊的文藝工作者練習了整整一年。
相比較火炬點燃時的轟轟烈烈,火炬的熄滅似乎總是顯得平淡的多。在第二章的演出中,火炬熄滅的儀式被巧妙的融入其中。在表演過程中,仿佛置身機場的運動員遙望聖火,慢慢卷起畫軸,聖火緩緩熄滅的同時煙花從空中降落,場地中心的記憶之塔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聖火熊熊燃起。這個匠心獨運的設計讓人們感到奧運會的聖火仿佛沒有熄滅,只是從一個地方換到了另一個地方,並最終走到人們心裡,從而呼應本篇『記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