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下午,天津商業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的小廣場上懸掛起『熱烈歡迎奧運志願者凱旋』的大紅橫幅,十幾輛大客車載著600名奧運『後廚』志願者返回母校。他們曾與奧運有過親密接觸,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有他們的一份力量。
600名『後廚』志願者永遠銘記
從5月初至7月中旬,天津商業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的600名學生被選為奧運『後廚』,這些學生陸續到崗,派駐在國際廣播中心、主新聞中心和奧運村等主要場館。學生『後廚』主要從事衛生監督、翻譯、前廳服務、廚房管理、咖啡師等多個崗位。身在後方的學生『後廚』,雖然無緣賽場的精彩激烈,但能為各國來賓提供優質的餐飲服務,讓每天辛苦奔忙的『後廚』們倍感興奮。
2006級學生化冰心奧運期間『收獲』4頂帽子,這是她在媒體一村服務期間,波蘭媒體、NBC和美國棒球隊工作人員送給她的,表示對她的感謝。在運動員餐廳服務的學生志願者,總能見到大牌運動員,但工作期間他們只能堅守崗位,不能找明星簽名或合影。志願者林琳說:『一次,我看到了奧運村副村長鄧亞萍,還跟她一桌吃飯呢。』
在休息期間能和著名運動員合影,並獲得他們的簽名是學生們最感興奮的事情。鍛煉了工作能力,提高了英語水平,是學生『後廚』奧運之旅的收獲。而無國界的友誼和歡樂,更讓他們永遠銘記。新報記者賈林娜
昨天中午12:30,兩輛大巴駛進團市委大院,80名服務奧運賽場『鳥巢』的天津志願者回家了。當問到他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回家睡覺。』因為這10天他們太累了。
80名『鳥巢』志願者真的幸福
李曉驍是外國語學院的學生,這次他和其他兩個同學被分配在VIP包廂進行服務。小李說:『其實我們是站在通往包廂的通道上,連賽場都看不到。雖然走過我面前的有很多名人、明星,我看到過莫文蔚、周傑倫等好多人,可是,我不能歡呼,也不能跑上去讓他們簽名,只能微笑著伸手示意他們的座位在哪裡。』
在天津商業大學上學的朱子龍剛一下車就和伙伴們告別:『大家再見了,我要去收拾行裝,先走了。』原來,他已拿到28日飛往美國的機票,要出國去讀書了:『臨行之前,我能在北京奧運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真的很幸福。』
朱子龍說:『在奧運賽場的10天,我每天工作的地點就在田徑場的通道上,運動員就在我的背後衝刺,可我不能回頭去看,因為我在為觀眾服務,有點遺憾,可是,很值得。每天都有大量的觀眾讓我給他們拍照,可我自己卻沒時間拍照。只有在工作開始前在場地上留下的幾張照片,這是我留下的最珍貴的記憶。』
喬旭東、張昊、孫海金等幾個志願者的工作是『運行保障』,每天給賽場內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們送水、送吃的、送用品、送設備,給觀眾發放宣傳冊等。他們說:『我們是搬運工,一天搬運的東西得有好幾噸,要不這個崗位怎麼都要一米八以上的小伙子呢?』
志願者們說:我們能一起為奧運盡力,真的很開心。我們在青春年少時見證了中國奧運,也參與其中,真的很幸福。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