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萬眾期待,萬眾矚目;萬眾歡呼,萬眾揪心。最後,萬眾……瞠目結舌!
我們用『七年』准備16天,用四年等待『12秒』。不到五分鍾,13億中國人經歷了從華美天堂到冰冷地獄的超脫。這根本不是『自由落體』,簡直是『垂直打擊』。鏡頭中的主角,一瘸一拐背身走去,淒涼而悲壯,讓人不忍卒睹……
像是看電影,本來等著看《王者歸來》的英雄史詩,最後卻莫明其妙地演了一場《泰坦尼克》。《精武門》裡,陳真宣布『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就踢日本人的場子去了,結果踢贏了,被打成『篩子』。劉翔這回還沒踢呢!直接被打成了『篩子』。但上次在雅典踢了老外的時候,劉翔已經證明了『黃種人一樣可以拿短跑金牌』。
一個黃種人倒下去,並沒有見到其他黃種人站起來啊!就算是和平年代,中國人也一定要塑造一個『英雄』,去乾一些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並且來不了半點『閃失』。英雄就容易和『壯烈』聯系在一起,愛誰誰,反正自己家孩子不能『壯烈』。我花錢來看,你就得給我跑。反正跑斷了腿,和我沒關系。就像陳真一樣,必須死,否則對不起觀眾。
我們為什麼從來不會把勝利、榮譽、夢想、自豪的期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卻一定要把所有對勝利、榮譽、夢想、自豪的期望全然寄托在同一個偶像身上?若是旁人家的孩子,二十六歲尚且背著『啃老』惡名,昏昏沈沈都不算罪過。但偶像不行,甭管你二十幾,扛著13億人的希望,就得承擔13億人的責任。說到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咱們只是輸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劉翔,只是一個傷兵,他選擇退出戰場的時候,後方至少應該給他一份安全感。
其實,奧運會上摘金奪銀的人,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幸運兒』,默默無聞地做著『成纔率』下面的『人口基數』者大有人在。拿著成績和獎金退役的是少數,帶著運動損傷以及五花八門『後遺癥』者卻是大多數。中國從小培養運動員,就開始灌輸諸如『為國爭光』之類上綱上線、杠上開花的邏輯,甚至拿烈士們的事跡鼓舞運動員。或許我們已經對那些為了奧運金牌動輒十多年不回家,或是打著『封閉』以損耗自己職業生涯為代價衝擊奧運金牌的事情習以為常。於是,在我們眼裡,賽場真的就成了戰場,就算你彈盡糧絕,也得頑強拼搏。再於是,運動員先當了戰士,後成了烈士。至今,退役運動員尚無一種正式的社會保障制度,這是一種冷冰冰的遺憾。
我們賦予了奧運金牌太多的概念和含義,但有些概念和含義卻是畸形的。偌大的國家,可以丟得起一塊金牌,卻不能因此傷害一個人的健康,這纔是真正的『人性』,人是最寶貴的,如果沒有人,也就無所謂金牌,更無所謂奧林匹克。
我想,在九萬觀眾嘆息下,13億人失望中,選擇放棄要比選擇堅持需要更大的勇氣。沒有人比劉翔更看重這場比賽,但這是一場命中注定的比賽。希望他的轉身離開,能使世人正視競技,正視人性,正視奧林匹克。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對生活抉擇的權利,這纔是對人性的尊重,對自由的禮贊!當然每個人都希望完美,但當一切不可企及的時候,我們最後擁有放棄的權力。劉翔在之前四年裡所經受的一切,完全配得上『金鑲玉』!每一個你,都有自由用各自的思想去揣測劉翔背後利益的博弈,但每一個你,都沒有資格質疑劉翔的努力與放棄!
普通人的生命像是一桌麻將牌,可以『和』,可以退出,可以失敗,更可以推倒重來。恭喜劉翔,你終於不用做『飛(非)人』了,腳踏實地很舒服;做『普通人』可以『推倒重來』,你可以試試,這樣的感覺很享受……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