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28日上午,當千餘聽眾坐在雲南蒙自紅河會堂,等待著聽取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所副院長陳東琪主講《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及預測》時,想不到講座前多位人士的客套話竟足足講了80分鍾,而本應唱主角的專家,只好將2小時的講座壓縮至1小時,引起眾多聽眾的反感和憤怒。
一場講座竟被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糟蹋得一至於斯,直令人大跌眼鏡,然而,仔細想想這又非超現實的黑色幽默,因為我們有此經歷和體會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只不過有的沒有這麼誇張,有的只是沒有見諸報道。
如同大家猜到的一樣,該講座是被這樣搞得『頭重腳輕』的:講座前幾位人士的開場白、致賀詞等客套話,都是對紅河、蒙自的接待表示感謝、對紅河的贊美等。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程式』了,會議或者講座開始前總要有人『提綱挈領』地言說一番會議或者講座的重要意義,繼而『由衷』地感謝這位領導、那位領導光臨指導等,而如果還有哪家企業給了贊助,少不了也要感謝雲雲。照理說,適度地客套客套也是人之常情,本也無可厚非。可問題是作開場白的就怕不是一個人,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一個個排成隊都要『補充兩句』,這就崴了,更可怕的是發言之人特別有種表演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癆』,總是得瑟個沒完沒了。事實上,這場蒙自的『客套話』就是這麼被拖長的:有的竟講著講著就講到了劉翔、奧運會,還有對自己領導的恭維等。
想來這也不違我們的『老例兒』,開會雲山霧罩、海闊天空、言不及義、四六不靠,也是某些會議的老傳統了。不知眾位對央視十幾年前的小品《跑題》還有沒有印象,但我要說的是,其實現實中的『跑題』並沒有跑離主題,比如,不忘對自己領導的恭維就很『切題』嘛,話說到說不到,哪座廟燒香不到,得罪了哪位尊神,那可是個很『攸關』的『是非』問題。而我們有些領導對這樣的恭維總是很入耳的,聽得那麼享受和熨帖。
會議開成這樣,就難怪有人發出有聲或無聲的抗議了。這場蒙自講座中就有人打起了瞌睡,有人在小聲埋怨,有人甚至想站起來打斷主席臺上的講話。因此,當我們聽到諸如因為開會睡大覺被勒令罰站的新聞,第一反應常不是譴責那個睡覺的人,而是對作報告的某些領導送去鄙夷:會開得如此失敗,要麼是本身會議很扯淡,要麼是這個領導的講話太扯淡吧?
而如何遏制如此惡劣的會風,也經常進入公眾的視野,提議開短會和務實的會並進而限制發言長短的聲音不絕於耳,可為什麼難以落實呢?我想這一方面與我們某些領導的個人素質有關系,還跟與會者缺少抗議的權利有關系。什麼時候『小聲埋怨』變成了大聲抗議,什麼時候『有人甚至想站起來打斷主席臺上的講話』變成了真的站出來,而且有一套制度保證被打斷的人不能也不敢給打斷的人穿小鞋,那些侃侃而談的『話癆』們,也就有了根治的可能。(宋學敏)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