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著大中小學馬上就要開學,各商家開足馬力紛紛要在『開學經濟』中掘金。從消費市場上講,是好現象;但若從對學生的長遠影響上講,未必是好現象。
過去再正常不過的開學,今天能形成經濟熱潮,不能僅歸於商家的營銷。最根本的,是一種社會心理在驅動。商家們所做的,只不過是迎合並引導了這種心理。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一些學生的『裝備』幾乎能用『武裝到牙齒』來形容:各色各樣新款文具、多功能手機、MP3、MP4、筆記本電腦一應俱全。孩子要、家長給,助力學業,萬金不惜。但反問一句:沒這些東西,就不能上學了?
現在自然不是提著筆墨紙硯、啃著冷饅頭去求學的年代,但教育孩子們『啃冷饅頭求學』的精神不能丟。生活越富足,物質越豐富,越有強調此精神的必要。因為客觀條件已經不可能再給孩子們提供『冷饅頭』了,提供的都是『現代化』,那麼就需要家長在觀念上和社會在輿論上,更加有意識地去強調它,而非削弱它。
自然,開學經濟的火爆並不意味著艱苦求學精神的喪失,兩者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同樣,也不是放著『現代化』一點不給,非讓孩子們都去啃『冷饅頭』。然而,警醒是必要的,況且適當地啃點『冷饅頭』,對孩子成長未嘗不是好事。
開學不應等於『消費』,求學不應等於『裝備』。如果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和風氣讓孩子們把求學重心放在對『外在』的渴求而非『內在』的驅使上,那實在是一種失敗。(東劍濤)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