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乘坐北京地鐵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無障礙昇降梯,25歲的肢殘姑娘葉妮緩緩『鑽』出奧林匹克公園站。她終於看到了鳥巢上空燃燒的殘奧會聖火,加入到歡樂的觀賽人群中。
從葉妮的家到鳥巢,要穿越半個北京。『我是一個人過來的,一路上什麼障礙都沒有,地鐵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為殘疾人提供服務。』葉妮說,如果輪椅能去更多的地方,就意味著生活有更多的新希望。
以『超越、融合、共享』為主題的本屆殘奧會,讓和葉妮一樣的更多殘疾人有可能順利地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受到關注。
為了實現殘奧會期間及未來城市生活的『無障礙化』,北京可謂煞費苦心。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地鐵新安裝了無障礙滑道;比賽場館、公園、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設立了輪椅專用通道;以法律手段嚴懲損毀或佔用盲道的行為;向服務業人員和交通民警普及手語……
中國政府還承諾,2010年之前將在全國范圍內建成100個『無障礙城市』,確保殘疾人能夠充分、有效地融入社會生活。
『舒服的假肢、沒有障礙的盲道對殘疾人融入社會固然十分重要,而非全部。』參加殘奧會開幕演出的北京市殘疾人藝術團成員龔慧勇對記者說。他認為,通過舉辦殘奧會能讓殘疾人在精神層面獲得勇氣與信心,這是他們大膽走向社會、實現夢想的內在動力。
52歲的龔慧勇8年前因車禍導致下肢殘疾。他坦言,由於心理原因,在最初的3年中從未離開過家。後來在社區的幫扶下,他的聲樂纔能得到了發揮。在殘奧會開幕式前的文藝演出中,龔慧勇與80多名同伴在鳥巢同聲高歌《歡樂頌》,『這一刻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光榮。』他說。
龔慧勇在國家體育館觀看了一場輪椅籃球小組賽。『和奧運會不同,比賽中觀眾掌聲最熱烈的時刻,不是在進球時,而是運動員摔倒後從地板上爬起來的時候。作為殘疾人,我從這種掌聲中感受到了希望與力量。』龔慧勇說。
整整60年前,在英國倫敦附近一家醫院中舉行的一場二戰傷殘軍人輪椅籃球賽,被視為殘奧會的雛形。這場與當年奧運會同時舉行的民間熱身賽,讓身心受到重創的老兵們發現了自己『另一方面』的潛能。
如今的殘奧會已成為展示殘疾人能力多樣性的大舞臺。這裡不僅有殘疾運動員在賽場上拼搏,還處處可見殘疾人教練、殘疾人裁判員、殘疾人記者、殘疾人藝術家、殘疾人志願者以及殘疾人體育官員的身影。他們以出色的工作激勵更多的殘疾人:超越自己,生活可以更精彩。
27歲的王峰是奧林匹克公園信息諮詢站的志願者,這個幼年時因小兒麻痺癥致殘的年輕人通過頑強努力獲得了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
『殘奧會給殘疾人提供一個可以正視自己、展示自己的舞臺。殘奧會超越了奧林匹克精神,他的真正意義在於讓社會認識殘疾人的權力與能力。』他說。
據了解,中國目前有8300多萬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的6.34%。在殘奧會召開之際,中國政府宣布,到2015年全國將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程凱表示,殘疾人事業是中國人權事業的亮點,要給予殘疾人以平等的機會,達到『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