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發展了『黑豹』、『虎』I和『虎』Ⅱ等著名坦克,而英國的坦克發展仍在走『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老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盡管如此,在大戰期間,英軍還是生產了大量的坦克,居世界第四位。
德國『黑豹』中型坦克
『黑豹』(Panther)中型坦克是為對付蘇聯?-34中型坦克而研制的,是PzKpfwIV坦克的後繼型,被稱為PzKpfwV坦克,其全稱是PzKpfwV『黑豹』中型坦克。從1943年1月至1945年4月共生產了6402輛。經多次改進,先後出現了D、A、G三種車型。
D型坦克於1943年1月生產。戰斗全重44.8噸,乘員5人。武器包括1門75毫米火炮和1挺7.92毫米並列機槍。火炮配用爆炸裝藥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藥穿甲彈的初速925米/秒,在900米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毫米。鋼心彈頭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米/秒,在900米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毫米。車內可攜帶79發炮彈和2500發機槍彈。發動機為V形12缸水冷汽油機,功率514.5千瓦。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行動裝置采用雙扭杆式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壓減振器。坦克最大速度55千米/小時,潛水深4米。車體和炮塔都用軋制鋼板制成,裝甲板厚15?80毫米。A型坦克於1943年9月生產,在D型坦克的基礎上主要改進了裝甲防護,增強了火力。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增至110毫米,車體兩側安裝了裝甲裙板。輔助武器增加了1挺7.92毫米高射機槍和1挺相同的前機槍,機槍彈基數4500發。G型坦克於1944年3月生產,在A型坦克的基礎上主要加強了防護。車體頂部裝甲板加厚到40毫米。車內安裝了三防通風裝置。『黑豹』坦克的變型車有坦克殲擊車、指揮坦克、觀察坦克和自行高射炮等,其中以指揮坦克的生產量最多。
『黑豹』坦克於1943年7月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庫爾斯克戰役中首次參戰。參戰的192輛『黑豹』坦克在一個雷場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在第一個戰斗日的晚上只有40輛處於完好狀態。該坦克除用於蘇德戰場外,還曾用於北非和西歐戰場,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