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共和國記憶』欄目推出後,吸引了很多讀者講述自己家庭跟共和國有關的故事,史大開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家裡,他向記者展示了四代人保存完好的老證件、老照片,新中國走過的每一步都可以在史家的這些『家庭檔案』裡找到印證。
老照片見證烈火青春
『史家檔案』裡年代最早的是幾張已經泛黃的老照片和一張革命烈士證書,這是史大開的祖父史寶書的遺物。
史大開沒有見過祖父,他的祖父史寶書1936年在老家河北冀中參加革命,『七七事變』後參加抗戰,在1939年與日軍作戰時英勇犧牲。亂世之中,史寶書和他的兩個弟弟以及數位親屬,都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史寶書的兩個弟弟在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特別是他的二弟是一名軍醫,曾經用草藥治好了整支隊伍的傳染病。史家親屬裡還有當時做天津地下工作的,為天津解放做了很多事情。照片已經泛黃,但照片裡每個人臉上的表情仍然清晰感人,那是一代人關於建立一個新國家夢想的映照。
建國初期的家庭相冊
記者隨後看到的是一本共和國初建時期的『家庭相冊』,相冊記錄的是新中國一個普通小家庭的幸福生活。
史大開的父親史俊山曾是一名流亡學生,在解放前夕來到天津參加革命。解放後他被政府送到南開大學學習,畢業後在政府部門從事統計工作。在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日子裡,史俊山見證了天津工業的蓬勃發展,新組建的小家也迎來了幾個小生命的誕生。一家人的工作生活都留下了不少照片,這些照片裡最常見的就是燦爛的笑容,新中國踏實向前的腳步,讓人們信心滿懷。
兄妹倆的不同考試
史大開精心保存著一張妹妹1977年參加高考的准考證,他也經常回憶自己參加大學入學考試時的情景。
史大開和妹妹與共和國一起成長。最讓史大開難忘的就是自己在河北農村度過的下鄉歲月,當時生活條件雖差,鄉親們的關照卻很溫暖。他人生的轉折在1973年,知青有了靠組織推薦結合文化考試上大學的機會,史大開在放下書本幾年後重新開始學習。當時,合適的參考書買不到,史大開就讓父母找來用過的課本,在深夜復習應考。經過艱苦的努力,史大開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他的妹妹則是『文革』後第一批參加高考的考生,保存下來的准考證,見證了一個國家觀念的轉變和復興。
『80後』照片用櫃子裝
現在史大開的家裡,有一個櫃子裡放的是他女兒出生後一家人的相冊和照片。
史大開的女兒是一名『80後』,用史先生的話說:『好時候都讓她趕上了,我們實現不了的願望都讓她實現了。』小史在改革開放的環境裡長大,很早就出國讀書,最近又回國創業。她也是現在史先生家『家庭相冊』的主角。史先生告訴記者:『還有好多照片都存在電腦裡沒洗出來呢,這櫃子裡的照片就已經快放不下了。』
證件和照片記錄下來的一本家族史,就這樣見證了四代人走過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