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著中國經濟形勢整體回暖,企業面向大學生的人纔需求開始井噴。黃金周過後,本市已舉辦各類招聘會近50場,大學生校園招聘會首輪高峰提前湧現。據不完全統計,招聘企業和崗位需求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約兩成。
今年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招聘高峰比往年提前了近1個月。記者從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的校園招聘日歷上看到,從10月9日起,這兩所高校已經登記了近百場招聘會,最遠已經排到了11月14日。昨天和前天,南開大學共舉辦了4場校園招聘會,昨天的揚子江藥業校園招聘會吸引了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高校的數千名畢業生參加。此前,寶潔、搜狐等知名企業在9月底已率先拉開2010年畢業生校園招聘活動的序幕。
記者從北方人纔市場了解到,隨著整體經濟回暖,企業經營和市場形勢好轉,新增大量就業崗位,特別是國際貿易、物流、操作類企業人纔需求比較明顯。業內人士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畢業生應調整就業心態、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今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將成功走上就業、創業之路。
三類大學生職場受青睞
國慶長假後的這一周裡,本市舉辦各類招聘會近50場,企業提前進入高校攬纔,本市至少10萬大學生參加這些招聘會,出現了大學生招聘就業的首輪高峰。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針對本市舉辦的數十場招聘會人纔需求信息統計顯示,三類大學生成為人纔市場的『香餑餑』。
近日,記者在招聘會上看到很多高校畢業生制作了精美的簡歷,有的『不惜血本』購置高檔職業裝,來爭取用人單位的青睞。但是據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反饋,與華麗的包裝相比,他們更加看重求職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等『乾貨』,其中三類求職者最受企業歡迎。一是綜合素質高的『全纔』。軟通動力公司主管招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學生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專業素養和知識儲備上勝任一般工作崗位沒有問題,但企業更看重的是學習能力和溝通技巧等非專業素養,這樣的大學生比『書呆子』型的『高材生』更容易適應崗位、融入團隊。二是在某個領域具有特長的『專纔』。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在招聘會上,計算機、外語等某方面能力特別突出的大學生十分搶手,供不應求。三是具有多元競爭力的人纔。學生乾部、雙學位、擁有司法考試證書等含金量高的職業證書以及帶有專利項目或榮獲專業領域大獎的大學生,更容易獲得錄用機會。
成功創業大學生招聘會上來攬纔
本市高校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和措施開始顯現成效。近日,在各類招聘會上,記者發現不少與求職的大學生年齡不相上下的稚嫩面孔,這些『下海』創業的大學生如今已成為小老板,到招聘會上來攬纔。
這幾天,大銳機電一體化研究所所長、天津大學08屆畢業生孫麗連續參加了幾場招聘會,物色合適的大學生加盟她的研究所。經過1年多的發展,她的研究所已經有了多個自主研發的產品,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5A設計工作室總監、天津美術學院09屆畢業生劉智,在本周六國展中心的大型人纔招聘會上定了一個展臺,推出14個招聘崗位。最近,他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名叫『創意通』的在線交流系統,即將進入市場推廣,此外還有幾個項目在同時推進,急需補充設計研發和營銷人纔。最近兩個月裡,他已經先後招聘了6個人。劉智對記者說:『說起來還得感謝經濟危機,我當時因為沒有找到中意的工作而選擇創業,現在來看覺得創業更大程度實現了我個人的人生價值。』
創業後做大做強的這些老畢業生對前來參加招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吸引力很大,不少大學生向他們投放了簡歷,稱他們的創業給自己很大的啟示。『他們的成功讓我們知道其實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路很寬,我們的思路應該再打開一些。』
往屆生應聘更具競爭力
在近期本市的招聘會上,招聘的主角除了2010屆畢業生之外,還有近3成的未能就業的往屆生進入人纔市場尋找機會,分就業崗位『一杯羹』。記者采訪發現,往屆生求職時往往准備充分、到位,心態沈穩平和,很多人還通過靈活就業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與應屆畢業生相比更具競爭力。
隨著經濟形勢好轉,市場對未就業大學生的消化能力明顯增強。近日舉行的長假後首場2009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上,400餘家用人單位推出了5000餘個職位,吸引了12000餘人進場求職,達成意向率超過50%。與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相比,往屆生大都准備充分、有備而來,求職心態也更務實。記者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上看到,銷售、客服等以往大學生不願意從事的基層崗位也非常受歡迎,地產銷售、產品銷售、貨代、國際貿易等崗位非常火。剛剛與房屋中介簽訂就業意向的往屆生小汪告訴記者,就業『寒冬期』的求職經歷對他來說是一種寶貴的磨礪,現在他對自己的職業預期進行了調整,『對年輕人來說鍛煉能力比單位大小、職位高低更重要』。
記者從本市多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大部分09屆畢業生已經通過政府提供的公益型崗位、靈活就業等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一名天津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09屆畢業生告訴記者,除了考研之外,其他同學畢業後基本都走上了工作崗位。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整體經濟回暖,可能會出現一波往屆生跳槽、重新就業的高峰,但不會影響明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的整體形勢。(記者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