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就在當地的什葉派和遜尼派部族領袖准備坐在一起開會前,襲擊者發動了攻擊。
黑手是誰?據悉,『真主旅』已經宣布為這起自殺式爆炸事件負責,這是活躍在伊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一個反政府武裝,已被伊巴兩國列為恐怖組織,他們自稱為維護在伊朗居少數地位的遜尼派權利而斗爭,近年來實施了多起爆炸、綁架等襲擊。而伊朗官方媒體則指出,襲擊事件毫無疑問有外國勢力插手,因為他們希望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制造分裂並破壞伊朗的團結。巧的是,『真主旅』高級成員先前也曾表示過,該組織與美國情報機構有所接觸……且不論這次襲擊是否真具有『美國因素』,但從歷史上看,由於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特殊地位———東部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部與阿富汗相鄰,南瀕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是中亞細亞『軟腹部』的出海口,同時,它也接近波斯灣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這塊戰略要地的確歷來受到各大國勢力的青睞。
最新的流血事件,無疑給當地的安全形勢帶來衝擊,一定程度上,也凸顯出伊朗的種族宗教矛盾。據悉,伊朗約7000萬人口中,一半以上是波斯人,他們與其餘諸如阿拉伯人、俾路支人等存在矛盾,此外,在這個穆斯林國家,有90%的教徒屬於什葉派穆斯林,遜尼派教徒僅佔微弱的少數,這其中包括阿拉伯人、大多數的俾路支人、庫爾德人、土庫曼人等。處於弱勢的少數派常常抱怨在教育以及就業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但在伊朗南部地區,這些抱怨往往以激烈的形式表現。其實,伊朗東南部的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過去就一直是恐怖襲擊多發地帶,並且由於地處與巴基斯坦接壤的邊境地區,這讓遜尼派俾路支人更容易找到獲得武器的通道,當然這也更加劇了該地區的混亂局面。因此今年4月,伊朗政府向那裡派出了精銳的革命衛隊,以試圖遏制不斷增長的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襲擊正發生在伊朗革命衛隊成為這個國家最有力量的政治、社會、經濟集團之際。在不久前的伊朗大選風波後,伊朗革命衛隊強力掌控了國家的安全。因此一些分析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革命衛隊的襲擊,無論其目的如何,都具有一種象征意義——可能是欲有計劃地乾擾伊朗的形象,使它看上去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起碼暴露了其國內的不穩。
無獨有偶,就在爆炸一天後,也就是10月19日,伊朗將與美國、俄羅斯、法國等西方國家在維也納就其核問題進行另一輪敏感對話,德黑蘭由於爆炸事件而對西方的嚴厲指責,是否會成為核談的某種注腳,恐怕也是個有待觀察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