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惠田(58歲):夢想捐3000元制作1000本百姓生活實用信息、健康飲食、節能減排的手冊,達到宣傳教育的效果。 |
|
| 劉紹堯(80歲):80歲,曾參加過解放天津的戰斗,夢想找到在天津解放時的老戰友(四野43軍28師炮兵營)。 |
|
| 傅玉林(57歲):長期縈繞在心中,夢想是用股市收益建立個人慈善基金,用以支援災區。 |
|
| 陳晨(25歲):父母為我們辛勞了一輩子,非常辛苦,希望帶父母照一套美好的結婚照。 |
|
| 李海燕(32歲):夢想電臺能開闢一檔紅樓夢研究的節目,自己參與制作或主持。 |
|
| 許麗華(43歲):夢想是開一家養老院或到養老院做義工,為老人和繁忙的人們獻點愛心。 |
|
| 張凱涵(12歲):天津少年宮學習表演主持,夢想成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音員。 |
|
| 王柱(23歲):有創業打算,經驗不是太足,夢想尋找創業導師牛根生、馬雲、史玉柱等人,覺得牛根生代表中國企業家的領軍人物,希望成為他們那樣的企業家。 |
|
| 邴慧(20歲):今年20歲,夢想是成為一名超級棒的化妝師,學化妝,想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可以把美麗帶給更多想美、愛美的女人。 |
|
| 閆曉偉(27歲):老婆很貪吃,尤其喜好喝酸奶,我也比較喜歡,希望通過努力能為他尋找創業導師,最終實現她開酸奶飲品店的願望。 |
|
| ?肇明(70歲):擅長唱歌,也熱衷於參加老年人活動,夢想參與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或天津電視臺《當紅不讓》演出節目,展示個人風采。 |
|
| 劉健(38歲):夢想是給已年滿六十五的母親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原因是九二年父親因車禍去世,弟弟小時候被鄰居弄傷眼睛,在偉大母愛呵護下長大的我要報恩! |
|
| 劉曉羽(25歲):天津正在逐步向前發展,特別是我的家鄉濱海新區正在以飛速的發展向前邁步,夢想是成為導游想向更多的朋友展示美麗的天津,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家鄉。 |
|
| 吳濤(45歲):2003年6月在甘肅天水附近出車禍重傷,得到當地人救助,一直想尋找曾經救助過自己的人,夢想開車找到救助自己的人,到當地報恩,但苦於沒有線索。 |
|
| 崔振興(34歲):夢想是開一家孤兒院或者到孤兒院義務服務,讓世界沒有父母的孤兒們都住在自己的孤兒院,讓他們感受還有父母的愛和關心,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
|
| 沈曉媛(28歲):夢想成為老師!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知識能改變命運,窮物質不能窮教育,扶貧支教是我最大的夢想,願所有災區、貧困區的兒童都能上學讀書,夢想成真! |
|
| 李森林(30歲):黑龍江人,天津的打工族也是天津的無償獻血者,他的願望是為第二故鄉多獻一些新鮮血液提供給需要者,如果需要他願無償捐獻造血乾細胞提供給需要者,這是他在天津唯一的心願。 |
|
| 李俊傑(18歲):父親和母親在一歲時就離婚了,之後和奶奶一起長大,這麼多年也只能是父親和母親分別和自己聯系和相聚,夢想是和父親、母親、奶奶一起吃頓飯,這只是深藏在內心十幾年的一個夢吧! |
|
| 張紅霞(56歲):二姑在1949年17歲的時候從天津南市走失,後來被攜帶到臺灣。1989年後11次回到大陸,現在老人已經80歲了,5年沒有過來了,而且身體也不是特別好,自己夢想到臺灣看望自己的二姑。 |
|
| 夏敏(19歲):四川在津大學生,夢想在暑假組織我們四川同胞騎自行車回家,沿途一路宣傳募捐,用我們的方式去爭取大家的捐款,為玉樹加油,為玉樹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四川同胞在5.12期間獲得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關心,現在該是我們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時候了。我們做得很少,只想盡自己的一份力,用自己的行動支持玉樹,感恩玉樹! |
|
| 張桂琴(50歲):夢想見到自己的小學同學:同學因為打錯了針造成了殘疾走路非常困難,我們就經常幫助她,。後來各自結婚成家,她的母親為了感謝幾個小伙伴的幫助。每到春節,新衣服都是她母親給做,穿的都是一樣的,就連結婚時的嫁妝都是她母親給做的,就像親姐妹一樣。但因為拆遷就聯系不上了,四十年過去了,經常回憶起兒時的伙伴。 |
|
| 李穎(30歲):夢想在市郊建立一個專門收養流浪狗的基地,讓它們能有個家。每當我看到無家可歸被人們隨意拋棄的小流浪狗時,心中就會感到難過,狗是人類最親近的朋友,而流浪也絕非它們的心願,我夢想將來有了資金支持,能建立一個專門的寵物收容所,既可以淨化城市環境,也可以讓這些小狗、小貓們有家可歸,再也不必四處漂泊。 |
|
| 小薇(26歲):讀初三那年,由於父親的原因,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小薇選擇了陪伴在媽媽身邊。今年9月,小薇就要結婚了,但在見證我幸福時刻的大名單中,少了一個人的名字——父親。小薇希望告訴爸爸,讓他也知道,在媽媽含辛茹苦的養育下,她結婚了。但讓他獲知喜訊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要出席婚禮,小薇只是想通知他一下,並不想打擾他現在的生活,也不想因為他的出現讓家人不高興,小薇該怎麼做纔能做到皆可滿意,她心裡很糾結。她想通過這次圓夢行動,請大家幫我想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
|
| 劉棟(66歲):搶救擦擦(藏傳佛教用小泥佛、小佛塔)已經有整整40年的時間了,1969年,上山下鄉的弟弟回家,從當時在內蒙插隊的地方給我帶來了擦擦。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憑借自己對文物的感覺,知道這是相當好的東西。當時正值除『四舊』,大批擦擦被毀,『我為什麼不能收集、保護、研究它?』,結果這一乾就是四十年,而且是傾盡我之所有。 目前,收集『擦擦』近千件,許多已屬孤品,凡是研究西藏文化的,都知道天津現在是『擦擦』的第二故鄉。而現在自己出資辦了一個擦擦博物館,但畢竟年歲已大,無時無刻不在考慮事業延續的問題,真愛「擦擦',就要讓它發展得更好。現在最大的夢想,是把自己的藏品捐給既有能力保管得好,又有條件舉行公開展出的單位。然後找一個學科知識比較多,有一定鑒賞能力,會一點英文,還要懂點電腦的年輕人來繼續收藏、保護擦擦的事業呢。可又有多少人願意在無名無聲中,接過我手中的大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