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朝鮮主要彈道導彈射程介紹。
朝鮮KN-02近程彈道導彈效果圖。
KN-02近程彈道導彈
俄制9K79『圓點』近程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1『聖甲蟲』)是一種采用固體推進劑的單級導彈。它的有效射程為70公裡,圓概率誤差為160米。朝鮮計劃用其取代精度較差的『蛙』-7無控火箭,KN-02短程彈道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化學彈頭和常規彈頭。
早在1983年,敘利亞就從蘇聯獲得了SS-21導彈。在1996年,敘利亞的導彈技術工程師在朝鮮對其技術人員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培訓。據傳,敘利亞工程師向朝鮮方面提供了SS-21導彈的技術數據。在1996年秋季,敘利亞的船只向朝鮮運送了射程可達70公裡的SS-21『聖甲蟲』導彈。
在2005年5月1日,朝鮮在其東海岸向日本方向試射了一枚近程導彈。這枚導彈落入東海(日本海),導彈的射程在100公裡至120公裡之間。這型導彈被稱為朝鮮KN-02型導彈,一種俄羅斯SS-21的改進型號,主要是在原有型號的基礎上提高了射程。2004年4月,朝鮮還試射相同型號的導彈,但是試射沒有獲得成功。
朝鮮閱兵中公開亮相的『飛毛腿』導彈。
『飛毛腿』B型彈道導彈
又名:火星(Hwasong)5型彈道導彈
級別:近程彈道導彈;部署方式:公路機動部署
彈長:10.94米;直徑:0.88米;發射重量:5860千克;有效載荷:單彈頭情況下為985千克
彈頭種類:高爆彈頭、化學彈頭、子母彈頭
推進方式:單級液態;射程:300公裡
情況:服役中;服役時間:1986年
Hwasong-5是一種近程、可公路機動、采用液態燃料推進劑的彈道導彈。實際上,Hwasong-5就是朝鮮對『飛毛腿』B型彈道導彈的仿制型號。它是根據從埃及購進的俄制『飛毛腿』B型彈道導彈進行逆向仿制研發而成的。Hwasong-5彈道導彈可以從朝鮮仿制的俄羅斯『飛毛腿』B導彈運輸發射一體車(TEL)上發射,也可以從改裝過商用卡車上發射。Hwasong-5彈道導彈似乎裝備有慣性制導系統。
朝鮮版的『飛毛腿』導彈可能采用高爆彈頭,但是它同樣也適用於投送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與正版『飛毛腿』相比朝鮮導彈設計還不夠成熟,因此朝鮮將來不大可能為其配備核彈頭,雖然該導彈還有改進空間。Hwasong-5導彈系統具有公路機動能力,適於在朝鮮多山的地區隱藏。這些導彈可以輕易打到韓國首都首爾。但是這些導彈的精度十分有限,它們通常會瞄准密集的平民區。
為了研發Hwasong-5彈道導彈,朝鮮於1981年從埃及進口了小批量的『飛毛腿』B型導彈,隨後朝鮮在1984年試射了本國的Hwasong-5彈道導彈。相關報告顯示,朝鮮共進行7次試射,其中只有3次取得了成功。該型導彈於1986年開始在朝鮮部隊中服役。截至1991年或1992年,朝鮮共生產了300枚『飛毛腿』B型導彈(Hwasong-5彈道導彈)及其配套移動發射車。美國在一份2006年公布的報告中指出,估計朝鮮擁有的『飛毛腿』B、C、D型導彈共有600枚。該報告還指出,約有120枚『飛毛腿』B型導彈和20部移動發射車被出口給伊朗,同時出口的還包括生產設備。
朝鮮『飛毛腿』C型彈道導彈效果圖。
『飛毛腿』C型彈道導彈
又名:火星(Hwasong)6型彈道導彈
級別:近程彈道導彈;部署方式:公路機動部署
彈長:10.94米;直徑:0.88米;發射重量:6095千克;有效載荷:單彈頭情況下為700千克
彈頭種類:高爆彈頭、化學彈頭、子母彈頭
推進方式:單級液態;射程:500公裡
情況:服役中;服役時間:1992年
Hwasong 6型是朝鮮仿制的俄制『飛毛腿』C和『飛毛腿』D型彈道導彈,它采用公路機動發射,也是一種采用液體燃料推進劑的彈道導彈。此種類型的導彈是朝鮮在『飛毛腿』B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Hwasong 6型彈道導彈可將韓國境內所有目標納入其射程。Hwasong 6型彈道導彈的精度十分有限,它的作用更像是遠程炮擊武器,因為它的設計十分簡單。
『飛毛腿』C的射程為500公裡,采用單級液態燃料火箭發動機。彈長為10.94米、直徑為0.88米、發射重量為6095千克。單彈頭有效載荷為770千克,可使用高爆彈頭、化學彈頭、子母彈頭。該型導彈是在『飛毛腿』B型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與『飛毛腿』B型相比增加了射程,但是並沒有改進制導系統,這使得其圓概率誤差為1000米。
在1991年成功進行全射程試射後,朝鮮於1992年開始生產『飛毛腿』C型導彈。一份1997年出爐的報告指出朝鮮一直在致力於改進『飛毛腿』C型導彈,這個消息已經在2000年得到確認。它應該是『飛毛腿』D型,當然,它真正名字不可能是俄式的。報告指出,在1991年,約有60枚『飛毛腿』C型導彈導彈出口到伊朗。伊朗也開始生產類似型號的導彈(『流星』-2型)。同年,還有同樣數量的導彈被出口給敘利亞,一同出口的還有配套移動發射車。伊朗幫助敘利亞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
『飛毛腿D』型彈道導彈
又名:火星(Hwasong)7型彈道導彈
級別:近程彈道導彈;部署方式:公路機動部署
彈長:13.5米;直徑:0.88米;發射重量:6400千克;有效載荷:單彈頭情況下為500千克
彈頭種類:高爆彈頭、化學彈頭、子母彈頭
推進方式:單級液態;射程:300公裡
情況:服役中;服役時間:1994年
『飛毛腿D』型彈道導彈是朝鮮在俄羅斯生產的『飛毛腿C』型基礎上改進的短程、具備公路機動能力、液體動力導彈。利用『飛毛腿D』型彈道導彈,朝鮮可以將韓國全國納入射程范圍。『飛毛腿D』的圓概率誤差為3公裡,設計初衷是攻擊韓國城市中心。外界一直懷疑朝鮮有無在『飛毛腿』導彈上安裝核彈頭的能力,但是『飛毛腿D』的設計證實了朝鮮的能力。
從本質上看,『飛毛腿D』是『飛毛腿C』的改造版,比『飛毛腿C』有效載荷輕,射程遠。『飛毛腿D』的有效載荷被減少到500千克,射程為700公裡。朝鮮工程師將導彈的燃料和氧化劑倉擴大,並略微擴展了導彈彈體長度。『飛毛腿D』的建造初衷是為了出口給中東國家,現在仍在部分國家使用。
『飛毛腿D』長13.5米,直徑為0.88米,運載重量為6400千克,有效載荷為500千克。單彈頭導彈可以采用化學彈頭、高爆彈頭或是子母彈頭。朝鮮在1991年開始研制『飛毛腿D』,1993年第一次試射,但是因為『飛毛腿D』和『飛毛腿C』非常相似,外界無法證實這是否屬實。『飛毛腿D』的大規模生產始於1994年,但是生產規模無法得知,『飛毛腿D』被出口到敘利亞,敘利亞將其『飛毛腿C』生產設備全部轉換成了『飛毛腿D』,正在利用15年至30年時間建設這一設備。2005年,敘利亞進行了『飛毛腿D』的試射。
朝鮮『勞動一號』(Ro-dong)彈道導彈效果圖
朝鮮閱兵中公開亮相的『勞動』導彈。
『勞動』(Ro-dong)彈道導彈
級別:中程彈道導彈;部署方式:公路機動部署
彈長:16.20米;直徑:1.36米;發射重量:16500千克;有效載荷:單彈頭情況下為1200千克
彈頭情況:800千克,高爆彈頭、化學彈頭、子母、核彈頭
推進方式:單級液態;射程:1300公裡
情況:服役中;服役時間:1998年
『勞動一號』彈道導彈是中程、具備公路機動能力、液體動力彈道導彈,專為襲擊人口稠密區設計。『勞動一號』是『飛毛腿C』的增大版。
『勞動一號』射程達到1300公裡,可以將日本部分地區納入射程。對於現代導彈來說,『勞動一號』的精確度非常低,在軍事衝突中毫無用處。但是,在襲擊像東京、首爾這樣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勞動一號』的精確度已經足夠。『勞動一號』的精確有效負載不得而知,但是一個中當量的核彈頭可將其潛在殺傷力最大化。『勞動一號』具備公路機動能力,便於隱藏,使發射前期的攔截工作非常難。『勞動一號』的建造初衷可能是為了防止和韓國發生軍事衝突時第三方介入,將威脅提昇至核武器水平。同時,『勞動一號』也可能是襲擊韓國城市、如首都首爾等的常規武器。
朝鮮很少透露其導彈發展進程的信息,關於『勞動一號』的很多信息是從同巴基斯坦的『高裡』和伊朗的『流星-3』比較後得來的。『勞動一號』的最遠射程為1300公裡,最遠射程時的圓概率誤差為2公裡。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導彈是『勞動一號』的姐妹導彈,據此推斷,『勞動一號』可裝載總重1200千克的分離式彈頭,彈頭可裝載800千克的高爆彈藥、化學彈藥、子母彈藥和中當量核彈頭。外界認為,『勞動一號』可從改裝後的俄羅斯運輸豎起發射車、改裝後的朝鮮履帶平臺、卡車上發射。推測認為,『勞動一號』現在使用了慣性制導系統,很快將被改裝成朝鮮的全球定位系統。1990年,朝鮮開始核彈頭的研制工作,其中就包括專門為『勞動一號』研制的核彈頭,從朝鮮的表態可以推斷出,已經有2到5枚『勞動一號』已經被組裝完畢。
『勞動一號』的建造始於1980年代中期,1990年5月第一次試射,1994年開始服役,在地下工廠中建造。『勞動一號』已經被建造了數百個,供國內使用和出口。和朝鮮的很多導彈項目一樣,『勞動一號』也是和伊朗、巴基斯坦同步進行的。有報道稱,伊朗從朝鮮進口了150枚『勞動一號』,但是雙方均否認此事。此外,埃及也曾想訂購『勞動一號』導彈,美國在伊拉克的檢查員也稱,伊拉克曾經在1999年至2002年間和朝鮮商議購置『勞動一號』,另外,敘利亞也開始了同朝鮮的談判。
『大浦洞-1』彈道導彈發射。
朝鮮『大浦洞-2』導彈。
『大浦洞』 彈道導彈
級別:中程彈道導彈;部署方式:地表部署
彈長:27米;直徑:1.36米;發射重量:21700千克
有效載荷:單彈頭;彈頭情況:750千克,高爆彈頭、化學彈頭、生物武器、核彈頭
推進方式:單級液態;射程:2000公裡
情況:服役中;服役時間:1998年
『大浦洞一號』彈道導彈是中程、液體動力、單彈頭導彈。『大浦洞一號』共三級,也可用作衛星運載火箭,被稱為『大浦洞SLV』。『大浦洞一號』可攜帶核彈頭,最大射程是2000公裡。『大浦洞一號』由美國最早在朝鮮大浦洞地區發現,因此命名為『大浦洞』,朝鮮國內的命名不得而知。
『大浦洞一號』是朝鮮為提高其遠程導彈發射能力所作的初步嘗試,只能攜帶中當量的核彈頭。『大浦洞一號』主要是為了阻止第三國介入朝鮮和韓國的衝突,也是朝鮮勒索西方富裕國家的砝碼,『大浦洞一號』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建造一個可以真正威脅美國的導彈,即『大浦洞2號』。
外界認為,『大浦洞一號』使用了『勞動』導彈作為第一級,『飛毛腿B』和『飛毛腿C』為第二級。『大浦洞一號』的圓概率誤差為3公裡,但是導彈的引導增值系統得到很大提高。
『大浦洞一號』1990年開始研制,1998年第一次試射,現已達到軍用級別。大約20枚『大浦洞一號』已經組裝完備,開始服役,准確數目尚不清楚。2006年7月,有報道稱朝鮮已經有25到30枚『大浦洞一號』備用,但是因為朝鮮不斷建造引誘彈,准確數目無法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