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專題  >  國際專題
關鍵詞:
 視頻報道——
 
實拍:新西蘭地震哀悼日舉國哀悼現場
新西蘭地震中國失蹤人員名單更新已減至23人
新西蘭地震最後9名遇難者身份確認 含4名中國人
  新西蘭首席驗屍官尼爾·麥克萊恩16日確認了今年2月22日南島最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地震中的最後9名遇難者名單,其中包括4名中國人(均為女性)。……詳細內容
更多
 最新消息
·新西蘭地震或致180人死 部分遇難者或集體掩埋
·新西蘭又發現3名地震遇難的中國公民 均為女性
·新西蘭基督城3萬人哀悼遇難者 威廉王子參加
·新西蘭重點調查地震中建築物坍塌造成傷亡原因
·新西蘭媒體炒作:中國遇難留學生家屬要求多賠錢
·新西蘭地震已造成166人死亡 預計最終將超過200
·新西蘭報紙用中文感謝我救援人員 地震搜救結束
·新西蘭總理:重建基督城市中心可能需要十五年
·新西蘭地震遇難人數昇至160人
·新西蘭舉國默哀痛定思痛 死亡人數或達240(圖)
·新西蘭地震遇難者昇至159人 仍有多人失蹤(圖)
·新西蘭舉國為克賴斯特徹奇遇難者默哀
·華人攝影師含淚記錄新西蘭震後瞬間(圖)
·新西蘭華人地震援助小組開展留學生災後安置
·中國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在新西蘭地震中無傷亡
·新西蘭地震失蹤華人親屬抵達基督城 提三點希望
·基督城地震 被毀雕塑下兩密封文物得以重見天日
更多
  背景介紹
時間:當地時間22日中午12時51分;
地點: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市;
事件:當地發生裡氏6.3級地震;
震中:距離克賴斯特徹奇東南10公裡的利特爾頓,離市中心較近;
震源:距地表深度約為5公裡;
傷亡:多人死亡,部分建築倒塌,道路扭曲。
新聞背景
每年地震上千次:新西蘭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該區的地質活動頻繁,新西蘭每年有1000多個地震報告。
7級以上地震頻發:1900年以來,新西蘭平均每兩三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1次。
 地震應急須知——

一、顧及自己與家人的藏身之處

  首先要在中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勞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二、大地震時,滅火很重要

  大地震時,不可能找來消防車來滅火。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早期滅火很重要。地震時關火的機會有三次:第一次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出現小晃動時,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再一次關火;第三次在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火點較近的地方。

三、地震發生後不要慌張的向戶外跑

  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從高處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

四、准備好梯子、繩索 便於逃生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因此要有一但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生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五、在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是很為危險的。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落下來砸傷人,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反而更安全。

大震來臨時,該如何避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抉擇。

  震時每個人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圖片報道——
新西蘭震後慘狀
人們走上街頭避難
汽車被毀
房屋被毀
北方網新聞中心·news.enorth.com.cn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