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朱清時
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朱清時委員很鬱悶。去年一年,他經常飛往世界各地招攬人才。論號召力,海外的教授們都還認他這個招牌;論理念,南方科大總結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欲重新架構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學;論薪資,香港高校的教授拿着全世界大學最高的薪水,南方科大不低於香港。
其中不乏有一流教授動心,甚至打算帶着團隊前來投奔,可最後他們還是打了退堂鼓。理由很簡單:南方科大沒有研究生培養資格。
學界通行的一個規律是:一流的教授必然有科研課題,而其首要條件就是要帶研究生。恰恰就是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南方科大還做不到。3月1日,這所新大學正式開課時,只有教師十來人,管理人員30多人。
他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不具備一流的師資,就不可能獲得招博士研究生、辦研究型大學的資格;沒有研究生招生資格,就不能吸引來一流的師資。沒有雞哪有蛋?沒有蛋哪有雞?
到底應該先完成哪個選項呢?按照最初的構想,朱清時顯然是要“蛋”和“雞”同時一步到位。他這樣設計南方科大的發展道路:利用深圳豐厚的財力,仿照香港科技大學,短期內建成小而精的一流研究型大學。這個構想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延攬一批世界一流教授,然後招來一批優秀的研究生,並就此形成良性互動。
但是這位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疏忽了一件事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所有的中國高校只能走漸進發展道路。
在輿論爲朱清時“自授學位”的破格舉動一片叫好聲中,也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最能夠洞悉他的苦衷。朱永新說,按照常規,朱清時招專科學生沒問題,因爲辦學需要的土地、設備、師資等,對深圳根本不是問題。關鍵是朱清時要招博士。按照現行規定,必須等專科生畢業幾年,學校纔可以招收本科生;本科生畢業幾年,纔可以招收碩士生,然後纔有資格招收博士生。這樣,沒有20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
64歲的朱清時等不起這20年。
他不得不改變策略,選擇了最按部就班的做法:先招一批本科生,並聘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們講基礎課。
儘管朱清時用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給自己留下緩衝時間:今年入校的本科生兩年後纔會面臨專業選擇。而這兩年時間,他要爲破格招收研究生而繼續努力。
社會之所以爲南方科大叫屈的聲音不絕於耳,無非是相信以朱清時的個人魅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深圳市政府的雄厚財力,可以創造一個教育改革試驗田的奇蹟。
從嚴格意義上說,按照南方科大的現有條件,目前顯然連辦專科的條件都不具備,更不用說招收研究生。無論是像美國那樣由權威的社會中介機構評估認可學位,還是像別的國家那樣由政府審批大學的學位授予資格,南方科大目前都不會獲得學位授予權。誰會認可一所十來名教師的學校有學位培養資格呢?
一位領導聽了朱清時的描述,很感慨:如果你想建一棟世界一流的豪華別墅,不能先建一個豬圈,然後再改。必須從第一塊磚開始,就是按照豪華別墅的標準去建設。
去年,南方科大在體制內出“格”了,宣佈自授本科文憑。很多人不理解朱清時的初衷,對此充滿質疑:朱清時的個人聲望,怎麼能與整個國家的學位認證制度抗衡?
對此,朱清時只能無奈地苦笑。如果有可能,他更想直接自授研究生學位,以便能早日完成自己建設一所一流大學的夢想。
經過一番調查,他認爲南方科大的做法並不突兀:“社會對文憑已經失望了!”以深圳爲例,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優勢未必強於農民工,大學生起步工資與農民工差不多,都是2000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大學教育的含金量在下降。
南方某省的一個二級學院更是讓朱清時哭笑不得:辦學條件很差,甚至連教師都沒有,乾脆就臨時聘請一所著名大學的研究生去講課,而研究生上課的方式再簡單不過,就是念書本。這個學校的師資條件比目前籌辦中的南方科大還不如,但它卻享有正式的本科學位授予權。
“這些學校的學生學不到東西,但是爲什麼還要交很多錢去讀書呢?”朱清時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就是爲了買一個國家承認的學歷和文憑。有國家承認做後盾,這個文憑就是鐵飯碗,就有含金量。而這是行政權力的含金量: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好也不怕,只要有文憑可發,就有學生來上。因爲組織部門提幹會承認這個文憑,考公務員也會承認這個文憑。”
讓他憂心的是,“文憑保護了落後,落後的高校不可能被淘汰,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在公關,公關各種許可證和授權。高校多年來提高質量一直沒有太明顯的見效,在於機制決定大家不需要提高質量,只要得到文憑授權,就有市場。”
今年,朱清時準備上交一份提案,希望重新審查和修改教育法律法規,去掉對高等教育發展起不利影響的內容。這位以改革精神著稱的大學校長衷心地希望:中國教育要改好,機制就要改過來,讓我國的高校丟掉“國家承認的文憑”這個鐵飯碗,把他們推到市場上去,爲生存去打好提高質量的“背水一戰”。這樣一來,我國的高教才能煥發活力。
“不要讓高校再吃大鍋飯了!不要讓‘文憑大鍋飯’在高教界寄宿!”他說。
朱清時很清楚自己沒有了退路:去年一年都是如履薄冰,今後的路更難走。如果說以前,退出是一項隨時都可以有的選擇,但是隨着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第一批學生的報到,退出的選項不復存在。他必須對這些學生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