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司的力量:決戰華爾街》劉洪著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2年1月出版定價:39.80元)
本書是央視正熱播的大型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同名書。《公司的力量:決戰華爾街》,透視公司和資本決定世界格局的力量。新華社派駐世界金融中心資深財經記者,親歷50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嘯,見證中國政經高層暗藏機鋒的較量。帶你回到現代金融戰爭的現場,體驗最真實的金融戰爭。
2008年金融危機鬧得最凶的時候,劉洪在《瞭望東方周刊(國際版)》開了個專欄『美國來信』,定位是『金融危機期間來自華府的高端八卦』。所謂『高端』真不是吹的。看看劉洪的采訪對象和消息源:IMF總裁卡恩、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中國首任世行副行長林毅夫、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通用汽車總裁……其中卡恩和佐利克都是獨家專訪,對林毅夫的采訪更是做成了一個傳播極廣、林本人非常認可的封面文章《林毅夫世行為官一年記》。
作為新華社派駐華盛頓的經濟記者,劉洪也是新華社的明星記者,不僅高產而且高質量。而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將自己長期以來積累的素材和點滴的感悟寫作成書,實在難能可貴。新華社內部眾所周知,最擅長美國經濟領域的記者非劉洪莫屬。劉洪以其新華社記者的特殊身份,以自身的親身經歷為素材,以中國人的視角,以中國記者特有的高層次,把近年來中美金融戰爭的幾個關鍵節點現場還原,為本書的高質量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礎。
無論是讀者角度看,還是從記者角度看,筆者認為,閱讀劉洪的新書有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會寫文章的記者,寫出的書一般都挺好看。美國很多暢銷書作家都是記者出身。比如,中國人所熟悉的孟捷慕(James Mann)。他原是《洛杉磯時報》記者,後來寫了好幾本非常暢銷的書籍,比如《火神的崛起:布什戰爭內閣》就是如此。這樣的例子在美國舉不勝舉。在中國,這種情況也很多。比如,《中國青年報》原來的大牌記者盧躍剛、張建偉等人。劉洪的筆法絲毫不遜於這些前輩。
其次,劉洪以新華社記者的獨特經歷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經歷的。也就是說,劉洪所擁有的諸多親身現場的機會是其他中國人、甚至是其他中國記者都很難。
其三,劉洪通過自己的勤奮與叡智再把這種優勢進行了有機整合。在本書17個章節中,每個章節都有獨家的信息與角度。這跟以往某些這類書粗制濫造的抄襲與編譯有本質的不同。
一本真正好看的財經讀物,必然要有一串鮮活的故事,倘能從政經高層那裡得到一手資料就是最理想的了。本書做到了這幾點,相信會給讀者帶去愉快的閱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