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天津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在不減少耕地的前提下,運用宅基地換房辦法,建設示範小城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三區聯動”的發展思路,即:農村示範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實力。隨着城鎮化的深入,又開展了“三改一化”的改革,即: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農業戶口改爲非農業戶口、村委會改爲社區居委會,從而實現真正上的城鄉一體化。這一系列改革的推進,農民是否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有保證”?“一樣的土地”究竟展現了怎樣“不一樣的生活”?帶着問題,記者楊春走進新城鎮,走近新市民,一起來聽他們的心聲:
2006年,本市東麗區幺六橋回族鄉流芳臺村的土地全都被空客A320項目徵用。在這座有着130年曆史的小村莊裏,村民們都在琢磨着一個問題:沒有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土地,將來的生活靠什麼?然而,在隨後的日子裏,產權制度改革、村級管理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一項項前所未有的改革,一一消除了村民們的疑慮。2009年6月,流芳臺村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1566位村民變成了股東,杜方辰就是其中之一。依照股份分配方案,杜方辰成爲了村中最大的股東。拿着燙金的股權證,看着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過了古稀之年的杜老漢忽然發現,做了一輩子農民,如今自己已成了有“股金、保障金、租金、薪金”的新市民。
我分了個85(平方米)的,我兒子分了個100(平方米)的,兩套房,還有一個小戶型,連孫子的房都有了。真意想不到。生活好了,也有錢花了,這個股份制改革,我是11000多股份,我們兩口子在流芳臺股份是最多的。過去沒這點錢、又種着個地,收入不大,得伸手跟孩子們要,現在呢,拿着本到月頭窗口一放就把錢給我了。小不言的有毛病有醫療保險,咱祖祖輩輩是農民,享受了市民待遇,尤其下一代的孩子們,真享福了,現在生活,我說真是想不到!
在北辰區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番茄、彩椒和來自以色列的草莓新品種,把6萬平方米的節能日光溫室映襯得五彩斑斕,而蟹味菇自動化生產線更是讓人彷彿置身於現代化的生產車間。以新城鎮建設爲依託的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在保證土地不減的前提下,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方式,實現了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和科技化。現在擔任雙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的董勇,幾年前還在外企打工,如今,他爲自己新農民的身份感到自豪。
我從小也沒種過地,看到咱雙街有一個好的方向,我自己報名往這來的,原來那種種法根本沒有發展,就是一個純農民,靠天吃飯,而現在設施農業,又省工、技術含量又高。咱們園區從2009年8月份開始建設,引進以色列二代節能溫室,試驗種植草莓,挺成功,頭一年雙街的品牌就打出去了。現在咱們又引進了35000平米的蟹味菇生產溫室,包括實驗室,高科技的,附加值更高,供不應求,一年的銷售額一個多億,我們越幹越起勁,越幹越上一個檔次。去年的時候,全村的老百姓都上這看來,連我父親都說,哎呦,沒想到雙街能到這步,那以前真正叫受累,現在種地純粹享受了。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這是華明新市鎮在2008年上海世博會上展示的主題。過去的小村鎮,幾年間已經成爲一個擁有“住宅區、商業區、產業功能區和設施農業區”四個功能區的現代化新城鎮。2003年開始到華明任職的街黨委書記張長河,親身參與了華明的改變。從“宅基地換房”,到“三區”聯動發展,再到眼下正在推進的“三改一化”,張長河感慨地說,這“三步走”讓華明的發展至少提速15年。
我來這當書記的時候沒有一個鎮域,過去赤土、荒草坨兩個鄉鎮合併的。稅收是1000萬,2003年。到去年是5.2億,到“十二五”末30到45個億,就是這麼大的跨越。城市化進程中,一個是土地問題,第二個是資金,用宅基地換房這個模式就解決了這兩大制(度)障(礙)。“三區聯動”作爲小城鎮的建設支撐,承載老百姓從一產到二產、三產轉移就業,解決了社區的管理資金的渠道問題。緊接着我們就進行了“三改一化”,現在我們華明街黨委率領着我們1700多位黨員、14個村隊、改制以後的14個股份制企業,對新生活的期盼更加濃了,讓華明的老百姓在這裏真正實現“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
記者感言:加快推進城鎮化,是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這幾年本市已邁出了紮紮實實的步伐。以宅基地換房,讓農民進入小城鎮居住社區,顯著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村整體面貌,解決了“安居”問題; “三區”聯動,爲農民提供就業崗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增強小城鎮經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解決了農民“樂業”和“有保障”問題;如今正在推行的“三改一化”,在體制機制上深化了改革,“農民待遇”加“市民待遇”,推動農民變市民,徹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這一系列的改革已經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農村城鎮化發展路子。(記者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