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讓點滴善舉匯成愛的大潮
——天津開發區志願者用愛心引領社會風氣
天津北方網訊:在天津濱海新區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活躍着這麼一羣人,他們不分老幼,不分職業,不分國籍,用愛心呵護着來自貧困地區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他們有的捐錢贈物,有的定期來到醫院爲患兒喂水餵飯、換衣服。這些志願者用自己的行動播種下愛的種子,影響帶動着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匯聚成愛的浪潮……
愛心呵護4532名患兒病癒回家
記者走進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一眼就看見護士臺上擺放着幾個厚厚的大本子——這是來此照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愛心志願者簽到簿。自2005年以來,共有9465名志願者,在此總計服務了28412個小時。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至今已有4532名先心病患兒康復回家。
護士長任曉玉告訴記者,目前,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共啓動了“明天計劃”等13個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被救助的病童大都來自偏遠地區或各地福利院。“這些孩子不但需要治療身體上的疾病,還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任曉玉說,“在這裏,志願者、醫護人員和病人組成了一個非常純淨的愛心世界。”來自五湖四海的志願者每天都來到醫院照料這些先心病兒童,他們給患兒餵飯、換衣服,教他們唱歌,陪他們做遊戲,讓患兒在住院期間深切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社會的關愛。
已是72歲高齡的李淑新老人,從2005年開始就參加了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的志願者活動。她從塘沽區騎自行車趕到醫院,需要30多分鐘。“我每次都是早晨7點來,這個時候醫院裏最忙,我能跟着搭把手。”她爽朗地笑着告訴記者。任曉玉說:“有時下大雨,我特別擔心,就讓李阿姨別來了。可她說沒事,心裏想着孩子,在家裏也坐不住。”
最近李淑新老人膝蓋總疼,聽醫生說要做膝蓋置換手術。“以前疼點兒也無所謂,騎車時一偏腿就上去了,現在就費勁了,可是惦記着孩子啊,手術就先拖着吧!”李阿姨現在照料的患兒是來自安徽福利院的孤兒,叫淮思煜。“別看才兩歲多,這個孩子可稀罕人呢,一見我就‘啊,啊’地打招呼哩。”
記者採訪時,來自天津市區的7位老大娘也正好在病區的“陽光廳”裏看望患兒,她們給孩子帶來了書籍、零食和衣物。來自內蒙古包頭貧困縣的6歲患兒王禕斐嘴裏塞滿了雪米餅,神情專注地聽着奶奶們講故事。她的母親說,原來還擔心孩子做這麼大的手術會很害怕,“現在看到有這麼多熱心人照顧,孩子這麼開心,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自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開始承擔救助患兒項目以來,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便紛紛來到醫院陪伴和看護患兒,這些志願者有些是當地在校大學生和企業單位員工,更多的是醫院通過開發區志願者協會、醫院官方微博、濱海新區團委等渠道招募的。任曉玉說,每年的春節、元旦、兒童節都是病房裏最熱鬧的時候,志願者們都會帶着各種各樣的禮物看望孩子,和他們一起聯歡。他們的熱情也感染了大夫和護士,整個病區都洋溢着溫馨快樂的氣氛。
愛心接力引領和諧向善的社會風氣
志願者在給先心病患兒帶來關愛的同時,更引領、培育着和諧向善的社會風氣。在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所在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愛心義務行動的範圍和規模越來越大,志願精神已深深植根於學校、社區、企業……醫院志願者辦公室的傅浙文自豪地說:“每一位志願者都猶如一條愛的涓涓細流,在這裏彙集起來,又奔涌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國中紅,是首批接受愛心救助的孤兒患者之一。治癒後,她回到哈爾濱,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她回到福利院,做了一名志願者,爲醫院聯繫需要救助的患兒,並親自帶他們來醫院看病。任曉玉說:“每次回來她都買上一些吃的用的。”國中紅說:“現在是我回報社會的時候了!”泰達一中負責學生志願者活動的王靜怡老師告訴記者,該校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後,又組織大學同學回到醫院從事志願服務。
天津英泰汽車飾件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來,每年都拿出10萬元用來救助貧困先心病孩子,迄今已救助了40多名患兒。該公司工會主席王建軍表示,愛心慈善活動可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愛心在傳遞、延伸……開發區志願者開展的“朝陽行動”和“千鄉萬才”西部助學項目,已使2792名學生重返校園;“母親水窖”行動捐建水窖965口,幫助甘肅貧困山區解決缺水問題。“共享陽光”社區助殘活動、重陽節“敬老慰老”活動、“慈善高爾夫”、“慈善水晶舞會”、“慈善義賣展”等,各類大型公益活動從未間斷。
開發區志願者協會還針對社區內外籍居民衆多的特點,成立了“泰達涉外服務中心”,每年舉辦“涉外居民家庭聯誼會”,鼓勵外籍志願者爲新入區的外籍居民提供生活、出行等幫助,並組織吸納更多外籍志願者反哺開發區社區。
“現在,志願者已成爲開發區社區建設和城市管理的最廣泛的社會力量之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勝說,“愛心的接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在溫暖社會的同時,也感受到助人的快樂,發現了自身的價值。志願精神在推動形成高素質公民社會方面功不可沒!”本報記者陳建強本報通訊員朱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