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構建網絡強化載體培育龍頭
讓“城市礦山”變身“城市寶藏”
——天津市商務委注重發展循環經濟,着力打造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紀實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冰箱、電視機、電腦等廢舊家電通過拆解,可以搖身變成再生塑料,以及金、銀、銅、鐵、鋁等“寶貝”。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網絡完善、技術先進、分揀處理良好、管理規範的現代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各主要品種廢舊商品回收率達到70%。
天津是一個資源能源相對缺乏的城市。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讓可持續發展的腳步走得更堅實、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變廢爲寶、建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便成爲天津市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課題。
圍繞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天津市商務委結合本地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際,在統籌規劃佈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法規制度、推進科技進步、創新發展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試點範圍不斷擴大,業態層級不斷提升,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回收渠道不斷集中,配套產業不斷升級,全市廢舊商品回收體系框架日趨成熟,現代高效的產業聯動模式逐步顯現。據瞭解,2011年全市廢舊商品回收總量達610萬噸,銷售額突破180億元。
完善回收體系
向“城市礦山”要效益
廢舊商品是蘊含着豐富資源的“城市礦山”,其回收利用是循環經濟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天津重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整體規劃,力求通過回收網絡佈局的社會化普及,形成完整、高效的流通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回收及再利用比率,進一步發揮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公益效應。
按照空間佈局規劃,天津在環城區、涉農區縣及濱海新區建立了8座綜合分揀中心。根據全市產業特點和規劃遠景,分別在產業聚集區、濱海新區建立了廢舊鋼鐵、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工業固體廢棄物專業化分揀中心,完善回收利用體系架構,促進完整產業鏈條的建立。目前11個分揀中心累計拉動投資超過2.4億元,安置就業崗位4000餘個,年回收量預計突破200萬噸,回收金額突破47億元。
隨着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市民對環境及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回收站點建設模式難以適應新要求。爲此,天津組織各區縣結合自身特點,在統一標準的前提下靈活掌握建設形式及運營模式,與地產物業、社區商業、商旅經濟、校園文化充分結合,整合市場資源,開發服務項目,在市內六區及濱海新區推廣區域規模化回收站及流動式回收點,在涉農區縣進一步鋪設標準化回收亭,現已覆蓋全市1226個社區,累計拉動建設投資約1900萬元,爲回收體系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城鄉規劃和行業發展要求,天津制定了回收網絡建設方案,引導各區縣精心培育骨幹隊伍,因地制宜,採取更加靈活、規範的建設模式,擴大網點覆蓋面,推進質量達標,強化建設監管。
同時建成了市、區縣、企業三級信息網絡系統,搭建起物流、商流、信息流及技術交流的平臺,連接產廢—收廢—利廢三大環節;並通過建立行業信息數據庫,實現了網上統計、監測及備案等工作,強化了對行業的規範管理和宏觀調控;同時提供市場信息和業務諮詢服務,實現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交流,促進了再生資源流通現代化發展。
培育龍頭企業
廢舊利用讓經濟循環起來
位於天津開發區內的佛強再生資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預計將於今年5月投入運營。這是佛強公司在濱海新區開發區投資8900萬元建立工業廢棄物閉合循環體系試點。在這裏,將構建生產性廢棄物規範化回收、集中化分揀、現代化處理、統籌化利用的循環模式,完善生產環節代謝物到再利用生產資料產業鏈條,縮短資源流通環節。經天津市商務委批准,佛強再生資源環保公司成爲天津市首家“工業廢棄物資源回收示範基地”。公司與包括豐田汽車、富士通電子、奧的斯電梯、渤海石油在內的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與佛強公司一樣,天津市重點培育跨地區龍頭企業,按照完善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則,先後確定了53個市級試點項目,給予資金、減免稅、土地劃撥等政策支持和服務促進;推廣先進典型經驗,組織各區縣落實查看比學活動10餘次,交叉觀摩,互查評議,邀請試點項目單位負責人,介紹成功做法,答疑解惑;並利用信息系統網站,搭建宣傳展示平臺及發佈相關信息。
天津市先後支持培育英馳不鏽廢鋼、華合爐料、TCL奧博、泰鼎、同和綠天使頂峯等回收處理企業,鼓勵其建立拓展回收網絡,支持回收、處理企業建立穩定長效的合作關係,貫通產業鏈條,確保大型項目健康運營;同時支持企業突出自身特色,差異化經營,打造王牌產品,落實服務,樹立誠信形象,將品牌做大做強。如今,天津英馳不鏽鋼原料、海泰改性瀝青等再利用產品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並與多家大型企業簽訂了長期合作合同。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的同時,天津各區縣積極落實國家發展循環經濟戰略,整合資源、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逐步調整市場格局,引導行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濱海新區、靜海、寶坻等制定相應政策支持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建立產業園區,保障項目用地,實施稅收減免,積極爲企業服務,區內回收企業數量穩步增長,逐步成爲地方支柱產業;薊縣、武清等通過統籌規劃,開發重點,兼顧綜合,投重金建立專業分揀加工生產線,在廢鋼等方面佔據領先優勢,爲經濟增長指出了新的方向;寧河將分揀加工中心安排在縣經濟開發區內,並由縣長親自掛帥、商務委牽頭學習調研,研究修訂建設方案,高標準地完成了建設任務。
產業配套業態升級
爭創北方再生資源樞紐城市
長期以來,再生資源行業一直沿襲着傳統的經營理念,行業管理手段滯後。隨着國家對循環經濟的日益重視,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不斷髮展,建立現代信息化網絡,已成爲加快產業發展的必然舉措。
天津在全國首創再生資源網絡信息系統,立足行業、面向社會、覆蓋城鄉、統分結合。完成了以市、區縣及基層企業三級信息網絡爲支撐的信息系統構架,建設試點項目網站,推進社區回收網絡、分揀加工中心、區域大型園區信息系統建設;發揮行業信息系統優勢,整合資源,實現同行業網站對接,資源共享;開發行業經濟數據統計、經營者備案年審、查詢監管、網點分佈地理位置查詢等管理系統,實現網上辦公、網上服務。
與此同時,通過拓展交易渠道、強化科技支撐及落實全面服務,天津爲企業營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加速產業的升級轉型。探索廢舊商品回收與舊貨交易、原材料供應的聯合發展模式,依託現有的規範化回收網絡,整合收集資源,嘗試建立廢舊商品評估鑑定機制,對不同程度的廢舊商品分類交易,符合再流通標準的進入舊貨交易體系,通過進一步細化,相應進入設在天津和平、北辰、寶坻的多個不同定位的舊貨市場;符合直接用作原材料標準的進入生產企業;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進入拆解再利用基地,通過加工處理,提煉可再生資源,形成廢舊商品集中回收、統籌再分配的運營模式。
到2015年,天津全市舊貨流通業將形成網絡佈局合理,全市舊貨年銷售額達到30億元,年均增長22%。
位於靜海縣西南的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現有資源再生企業160餘家,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有色金屬原材料市場和深加工基地。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規劃建立新技術研發中心及產業孵化基地,計劃投資1億元,用於加快行業相關技術研發、設備應用及人才培養,擴大自主知識產權比例,降低企業改造成本,提高從業人員隊伍素質;推進再生資源交易所的建立,依託第三方交易管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構建在線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銀行企業融資對接平臺、抵押貨物暫存倉庫、綜合呼叫中心、獨立宣傳媒體等多個模塊,通過促進同行業交易的在線互動,推動行業向現代化模式轉型。
充分利用子牙產業區功能定位及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鼓勵規模化企業立足本地向周邊拓展,並積極開展進口來料加工業務。
目前,天津廢鋼鐵、廢紙方面已延伸至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廢機電產品等進口加工業務也建起了項目對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等進口項目也在積極爭取中,同時以廢銅爲主的再生資源交易中心也已基本建設完成。五年內,天津將力爭發展成爲立足華北、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集物流集散、綜合分揀、深度加工、批量交易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北方再生資源樞紐城市。